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5月31日!所有辽宁球迷将迎来→

还有50天,辽宁铁人农商银行队将迎来与石家庄功夫队的比赛。这本是2025赛季中甲联赛的一场普通对决,但因为赛场设在铁西体育场的缘故,本场比赛被赋予了特殊意义:这是沈阳市第一座专业足球场的首秀,同时也是辽宁铁人队在专业足球场进行的第一场正式比赛。

图为沈阳市首座专业足球场效果图。沈阳市铁西区委宣传部供图

根据沈阳市铁西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沈阳市铁西区体育局)公布的消息,铁西体育场的改造工作目前正在稳步进行中。改造完成后,体育场原有的28815个座椅将扩充至近4万个;赛事专业化系统也将更新,采用先进的灯光、音响、计分、智能化系统,具备使用VAR系统的条件;全面改造赛场草坪、训练场地草坪为天然草坪,并配备草坪加热系统、草坪喷淋系统,完善排水方案;此外还包括赛场主体结构“颜值”与安全全面升级等一系列工程。一言以蔽之,5月31日呈现在球迷面前的铁西体育场,是一座按照中超标准打造的专业足球场。

“我知道这件事,我们全队都很期待在专业足球场踢球。现在我们将精力放在眼下的比赛,再过几轮,我们希望在新的主场给球迷奉献更好的表现。”谈到即将在专业足球场迎来主场比赛,辽宁铁人队的中场核心邦本宜裕说。辽宁铁人队门将刘伟国也说出了自己的期盼:“专业足球场的比赛氛围肯定会更好,我们也希望新的球场带给球队更多热情,让球队用更出色的成绩回报球迷。”

目前,国内已有20多座专业足球场,其为城市经济发展赋能的功效已经得到充分验证。专业足球场通过足球赛事直接或间接带来效益,包括赛事收益、商业开发、吸引外地球迷观赛,带动餐饮、酒店、零售、交通等旅游业及关联业态,进而创造更多就业。从文化角度看,专业足球场作为城市体育文化的新地标,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形象。在这方面,上海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025赛季,上海有两支球队征战中超联赛,上海申花队的主场是上海体育场,上海海港队主场为上汽浦东足球场。这两座改建、新建的专业足球场不仅是职业俱乐部专业化运营的体现,也是上海打造全球著名体育城市进程中展现城市形象和活力的体育新地标。”足球评论员陈华对记者说。

上海的今天,未尝不是沈阳的明天。市内首座专业足球场建成后,沈阳未来有望通过承办更多赛事,以足球IP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做优本地足球生态,激发市民运动热情。用陈华的话来说,“标志性的体育设施是一座城市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专业足球场的打造,不仅停留在体育竞技层面,其深远意义当纳入打造城市地标、发展文体品牌的范畴。”

以专业足球场作为主场,对于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建设发展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1999年,拥有悠久历史的虹口足球场经过改造,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座专业足球场。当年3月21日,上海申花队在甲A联赛首轮战平天津泰达队,这是在专业足球场进行的首场中国足球联赛。这段历史,陈华是亲历者之一,他对此感触颇深,“有关方面的国际化视野和前瞻性眼光,是虹口足球场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座专业足球场的核心动力。依托专业足球场,申花俱乐部的球迷文化得到发展和沉淀,造就了申花球迷的精神家园。”同样的道理,2025年正值辽宁铁人足球俱乐部成立十周年,主场迁入专业足球场,在俱乐部发展历史上必将具有里程碑意义。

身处专业足球场,肾上腺素上升的不只是球员,球迷的兴奋程度可能会更高。很多中国球迷对于“专业足球场”的情结要追溯到儿时,辽沈球迷协会会长何大鹏就是其中之一。“小时候看欧洲联赛时,就羡慕他们的场地离观众席特别近。”何大鹏告诉记者,“专业足球场能为球迷提供更好的观赛感受,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因为距离赛场更近了,场上球员的一些细微表情看得非常真切。”

5月31日,对于沈阳这座城市,对于辽宁铁人足球俱乐部,对于所有辽宁球迷,都是一个好日子。何大鹏的话道出了辽沈球迷的心声:“在铁西体育场——我们自己的专业足球场进行的第一场比赛,我非常憧憬,也相信在此观看辽宁铁人队的比赛是所有辽 沈球迷共同的愿望。”

沪宁合高铁安徽段站前三标无砟轨道施工正式启动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4月29日上午10时58分,随着第一方混凝土精准注入轨道板,中铁八局承建的沪宁合高铁安徽段站前三标项目正式启动无砟轨道首件工程浇筑,标志着这条长三角交通大动脉建设迈入关键性工序阶段。  “无砟轨道施工要求精确至毫米,接近‘零误差’,是后续铺轨施工的最后一道关键工序,其

中央媒体看辽宁丨中国日报点赞香港青年辽宁行:青春对话传承历史 共话家国情怀

近日,中国日报及21世纪报报道了香港青年辽宁行活动,聚焦香港元朗公立中学师生与东北育才学校学子的深度交流。该活动由元朗青联主办,事事慈善基金会协办,香港民政及青年事务局、青年发展委员会赞助,旨在增进香港青年对祖国东北地区历史文化的了解。活动期间,香港和辽宁两地青年围绕“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主题展开对

培育创新策源“核爆点”,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向“强功能”纵深突破

今年一季度,上海科学家在《科学》《自然》《细胞》发表论文合计45篇,占中国大陆总数(154篇)的29.2%,创下历史新高。在科学界公认的这三大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是评价一个地区基础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培育更多具有创新策源意义的“核爆点”,上海正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为主线,着力增强科技

上海第四大火车站,宝山站正式开建!将成北部超级枢纽,地铁直达

日前上海宝山站正式开工建设计划工期为852天预计于2027年6月30日竣工宝山站是上海北部唯一大型高铁枢纽设计日均铁路旅客到发量达14.8万人次年客流量约5400万人次规模与上海新客站相当宝山站集沪渝蓉高铁沪通铁路二期预留轨道交通线是上海第四大火车站也是中国第二座双层车站作为上海第四大铁路枢纽,宝山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如何“扬长避短”、适应技术变革是人类永恒课题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应对变革挑战,推动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并行,加强国际治理合作,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共赢的世界?4月25日,“上海论坛2025”年会启幕。围绕“创新的时代:科技、发展、治理”这一主题,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智库、高校、政府、企业、媒体等机构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