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和讯投顾梁志成:上海 AI 产业的 “地基” 要被夯实,本地龙头先受益​

全球 AI 合作组织落地上海,这事儿远不止 “成立一个机构” 那么简单 —— 这是中国从 “AI 技术追随者” 转向 “规则制定者” 的标志性一步,对 A 股的影响可能会持续一整年,甚至更久。咱们得穿透 “口号” 看本质,这背后藏着三条能实实在在影响股价的长逻辑。?

第一重逻辑:上海 AI 产业的 “地基” 要被夯实,本地龙头先受益?

上海一季度 AI 产值 1180 亿、82 款 AI 产品备案领跑全国,这些数据不是凭空来的。陆家嘴的金融 AI、张江的芯片算力、徐汇的算法企业,早已形成产业链闭环。现在全球总部落地,相当于给这个闭环 “加了政策 buff”:?

算力基建:上海要承接全球 AI 合作,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的需求会爆发。那些在上海有大型数据中心布局的企业(比如与华为昇腾合作的本地算力服务商),可能拿到更多政府订单,这比单纯蹭概念靠谱多了;?

应用场景:金融、医疗、制造业是上海 AI 的强项。比如能做智能投顾、医疗影像识别的本地企业,可能借助 “全球合作” 的名头拓展国际业务,业绩天花板直接抬高;?

人才聚集效应:25 万顶尖 AI 人才扎堆,再加上总部带来的全球资源,会加速本地中小企业的技术迭代。那些半年报已经盈利、且 AI 业务占比超 50% 的上海本地公司,很可能被机构悄悄建仓。?

第二重逻辑:中国 AI 企业的 “出海通道” 被拓宽,规则红利大于技术红利?

以前中国 AI 企业出海,总被欧美用 “数据安全” 卡脖子;现在咱们主导制定 “开放共享” 的规则,相当于给自家企业发了 “全球通行证”。这事儿对两类公司最利好:?

底层技术供应商:比如做 AI 框架、大模型的企业,以前出海可能面临专利壁垒,现在规则向 “普惠” 倾斜,它们的技术输出会更顺畅。看看那些已经在东南亚、中东有试点项目的公司,很可能从 “小打小闹” 变成 “批量签约”;?

硬件出口企业:AI 服务器、智能传感器这类硬件,以前可能被限制进入某些市场,现在随着合作组织的推进,采购订单可能向中国企业倾斜。尤其是上海本地的硬件制造商,近水楼台先得月。?

第三重逻辑:全球 AI 治理的 “反制力” 形成,国产替代逻辑再强化?

“不让少数国家垄断 AI” 这句话,直指欧美对高端芯片、算法的技术封锁。咱们搞全球合作组织,其实是在搭建 “非欧美阵营” 的技术联盟 —— 这意味着:?

国产芯片:以前卡脖子的 GPU、AI 芯片,现在可能借助 “联盟内技术共享” 实现突破。上海本地的芯片设计公司,若能参与到 “全球通用芯片标准” 制定中,估值体系可能重构;?

数据安全:既然要 “开放共享”,数据跨境流动的规则就得咱们说了算。那些做数据脱敏、隐私计算的企业,会成为 “全球合作” 的基础设施供应商,这比炒 “网络安全” 概念更有持续性。?

操作上:别追短期热点,盯 “三个硬指标”?

是否有上海本地业务:总部落地后,政策资源会向本地倾斜。外地公司可能炒一波情绪,但本地企业能拿到真订单,比如张江、临港的 AI 产业园内企业;?

技术是否进入 “全球合作清单”:关注后续官方发布的 “合作企业名单”,那些能参与制定行业标准的公司,才是真正的龙头,这比龙虎榜上榜的游资票靠谱;?

半年报是否有 AI 业务盈利:光有概念不行,得看 AI 业务是否已经赚钱。比如某公司 AI 收入占比 30% 且毛利率超 50%,这种票回调时反而是机会,避免像之前的 “天坑股” 那样纯靠情绪炒作。?

记住,这种级别的政策利好,不是游资炒两三天就结束的。主力可能会借着 “利好兑现” 洗盘,但洗完之后,真正有业绩支撑的公司会走出慢牛 —— 就像当年深圳前海新区落地,相关股票炒了两年多。现在要做的,是提前把上海 AI 产业链的优质公司列出来,等回调到 10 日线附近,分批布局,别再当 “追涨杀跌的散户” 了。?

邵阳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构建“四位一体”育人体系赋能区域发展

课堂现场。红网时刻新闻6月26日讯(通讯员 肖才远 杨期柱 向泽)在新工科建设与智能建造产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邵阳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以“学科交叉、产教融合”为核心,构建“德育引领、课程筑基、实践增能、科教促创”四位一体的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不仅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深度对接,更成为地方高

山外山两股东合减321万股,或套现5000万元,公司去年净利降六成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李薇山外山7月25日晚间(688410)发布公告,2025年7月14日至2025年7月25日,股东湖南湘江力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湖南湘江大健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大健康”)、湖南湘江力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湖南湘江力远健鲲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力

和讯投顾梁志成:上海 AI 产业的 “地基” 要被夯实,本地龙头先受益​

全球 AI 合作组织落地上海,这事儿远不止 “成立一个机构” 那么简单 —— 这是中国从 “AI 技术追随者” 转向 “规则制定者” 的标志性一步,对 A 股的影响可能会持续一整年,甚至更久。咱们得穿透 “口号” 看本质,这背后藏着三条能实实在在影响股价的长逻辑。?第一重逻辑:上海 AI 产业的 “

外资加速落子中国 “新质生产力”领域成热土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今年上半年,我国稳外资政策持续落地显效,不少标志性外资项目迎来新进展,带动我国引资质量持续提升。增资 投产 扩建外资高科技项目加速落地近期,总投资达100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一期在广东惠州正式投产。此次投产的一期项目采用绿色技术,实现氮氧化物排放减少50%、温室气体减排

文娱新论|《年轮》的“房产证纠纷”,撕裂了谁的体面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宇浩旺仔小乔的一句“我认定的事不会改”,成功让《年轮》从KTV金曲沦为“法考真题”。这位网红的惊天一锤,砸出了音乐圈十年难遇的割席场景:两个原唱在热搜上互相递交“出生证明”,一夜之间,音乐版权也再度被拽回到公众视野中。7月25日凌晨的互联网,注定不平静。0点刚过5分钟,汪苏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