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昨天在广交会展馆举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连续第六年举办的行业盛会,本次活动以“聚力湾区·合作共赢”为主题,来自全国30多个地市(州)的兄弟城市行业主管部门,约150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配送分中心、生产基地、线上线下采购销售服务商代表、各有关行业协会代表齐聚一堂,全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设迈向新高度,搭建起“菜篮子”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抵百姓餐桌的“高速通道”。

成果丰硕,启航新篇
过去一年,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在各合作共建城市、各相关部门及广大企业的协同奋进、共同努力下,建设成效显著。
规模持续扩大: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总数突破2600家,通过备案的产品质量安全承检机构达49家,覆盖国内众多优质“菜篮子”产品产区;
布局更加完善:龙岩配送分中心启动建设,推动当地“菜篮子”产品“出岩入湾”,韶关配送分中心与生产基地“抱团发展”,实现多个“菜篮子”产品出口“零的突破”,全国23家配送中心携手并进,共同编织起一张覆盖广泛、高效、畅通的“菜篮子”产品供应网络;
能级显著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交易中心正式落地广州市白云区,广药集团、黄沙水产、玉湖冷链等实力雄厚的行业领军企业携手发力,形成“海陆空”立体化、全品类覆盖的超级农产品枢纽网络。
今年7月,农业农村部等国家十部委联合印发了《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强调要“促进产供销精准衔接”“开展产销区域合作”。本次活动旨在搭建开放、高效、务实的交流平台,连接产地与市场、国内与国际,促进生产基地、配送中心、产品采购商在合作中互利共赢,共同推动各地特色“菜篮子”产品走出大山、跨越海洋,走向大湾区、全国乃至世界。
经验共享,案例领航
近年来,一批批合作共建地市借助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这一平台,助推本地“菜篮子”产品“破圈突围”,涌现出了诸多优秀案例。例如,赣州市推动发展富硒蔬菜、脐橙等特色产业,推进全产业链建设发展,实现老区“菜园子”直通湾区“菜篮子”;黔南州聚焦“在特色中找优势、在优势中促规模、在规模中创品牌、在品牌中要效益”,依托生态资源禀赋与区位优势,网红“素瓜豆”“圈粉”大湾区;韶关配送分中心以点带面,指导培育韶关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向出口标准转型升级,孵化了一批优质特色农产品出口品牌,“韶关美味”被端上世界餐桌。活动现场,赣州市农业农村局、韶关产品配送分中心负责人分别作经验交流发言。

供需对接,精准发力
在宣讲和推介环节,钱大妈、本来生活、远方好物、玉湖冷链四家大湾区采购商代表详细介绍了采购需求;广州南沙渔业产业园有限公司、湖南桂东欣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贵州威宁县乌蒙绿色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三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负责人则进行了产品推介。生产基地、采购商、配送中心各方代表借此契机展开精准对接,有效提高了产销对接效能。
活动现场,韶关配送分中心与龙岩配送分中心、广州市钱大妈农产品有限公司与广东永锋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中宝(广东)供应链有限公司与广州洲星食品有限公司分别举行了签约仪式,标志着各方合作迈出了坚实步伐。
为进一步深化产销对接实效,主办方还系统收录了100多家供应商的产品供应信息及50多家采购商的需求信息,编制供需对接信息手册,其中涵盖供应品种与需求品种、供应量与需求量、联系人与联系方式等关键要素,为供需精准对接搭建桥梁。在微信联络群里,活动尚未开始,生产基地与采购商便已积极交流供需信息,提前开展产销对接工作。
特色展区,直观品鉴
活动现场周边精心布置了多类产品展区,“蟹中贵族”南沙青蟹、“马蹄皇后”洲星马蹄系列制品、“辣椒界的奢侈品”樟树港辣椒、“香气炸弹”广东香水柠檬、“陈皮瑰宝”新会陈皮……30多家生产基地带来特色“菜篮子”产品,供采购商直观品鉴、挑选,并当场开展面对面洽谈。这种直观的交流方式,极大地促进了供需精准匹配,交流合作意向、建立合作关系,让更多优质“菜篮子”产品能够搭乘上高效便捷的“快车”,迅速、顺畅地走进大湾区、走进全国千家万户。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叶卡斯 通讯员:穗农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