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文博日历》特刊丨文化中国行·跟着总书记打卡丽江古城

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省丽江市考察了丽江古城,了解当地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情况。

《文博日历》今天带你走进丽江古城

看看“活起来”的老院落

01

堪称“建筑大观园”古城内的建筑

是多民族融合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盛于明清

迄今已有800多年悠久历史

全国唯一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

古城内的建筑也是丰富多样

堪称“建筑大观园”

1997年12月

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城内民居为院落式建筑

包括大研古城、白沙民居建筑群、束河民居建筑群

融汉、白、彝、藏、纳西等民族精华为一体

△丽江古城内百桥千巷,清流绕坊。(总台央广记者马喆拍摄)

水是丽江古城的血脉

可谓“家家流水、户户垂杨”

智慧的纳西族先民

利用地下泉源建造“三眼井”

依照地势高差建成三个井池

上池饮用、中池洗菜、下池洗衣

这种爱水节水的古老习俗被当地居民延续至今

△木府仪门。(总台央视记者王鹏飞拍摄)

木府是丽江木氏土司衙门的俗称

布局结构模仿北京紫禁城

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等沿中轴线依次排开

其建筑既有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

又保留了唐宋时期中原建筑的

古朴粗犷,庄严厚重

是丽江古城的文化地标之一

△丽江古城内的民居。(总台央视记者鄂介甫拍摄)

有着多民族文化特色的丽江古城

彰显了古人的智慧和匠心

更是各民族同胞和谐共居的见证

02

这些少数民族特色服饰

你分得清吗?

丽江古城是多民族聚居地

以其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历史闻名

纳西族、彝族、白族……

多元的民族特色孕育出风格不同的服饰

每一种都带有不一样的民族风情

下面就来考考你

看看这些少数民族服饰/配饰

你能猜出它们属于哪些民族吗?

↓↓

纳西族羊皮披肩

作为丽江最主要的少数民族

纳西族的服饰很有特色

纳西族披肩是丽江纳西族妇女服饰的重要标志

它一般用整块纯黑色羊皮制成

剪裁为上方下圆

钉上一字横排的七个彩绣的圆形布盘

圆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

代表北斗七星

俗称“披星戴月”

以示勤劳之意

↓↓

佤族银披肩

这件披肩太引人注目了

花草 、动物等吉祥图案的4排银牌相缀连

其下扣缀有长长的链坠

披在身上可以随身体摆动而摇曳铃响

十分引人注目

↓↓

傣族女服

华丽的傣族服饰登场

上衣为蓝地团狮纹缎

衣身镶嵌各式金银泡、金银花

衣摆缀有灯笼铃坠

整套衣裙色彩搭配巧妙和谐、装饰华丽

↓↓

白族绣花背被

“娃娃不抱全靠背”

在云南

很多有新生儿的家庭会备一件

非常好用的背娃“神器”——背被

这件背被用五彩丝线绣满吉祥图案

包括山茶花、蝴蝶等

背被内衬毛毡或棕毡

有保暖透气、坚韧挺直的实用功能

可以保护婴儿的脊柱和身体健康

如今在天地院内

纳西族特色歌舞演出每天都在上演

丽江古城文化底蕴深厚且多元

这些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服饰

正是各民族文化在丽江交相辉映的体现

03看丽江古城的“古”与“今”

丽江古城地处滇川藏交会的核心地区

“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重镇

来自青藏高原的马匹、羊毛、皮革、药材

和来自内地的茶叶、铁器、盐、糖、粮食等

在此集散流通

△丽江古城

古城因商路而兴、因商贸而盛

在丽江古城

商业中心四方街店铺林立、商贾云集

得益于没有城墙

马帮商队可以通过各个方向汇聚古城

极大地方便了货物流通

如今

穿行在茶马古道上的马帮早已不复存在

但丽江古城依然繁华兴盛

这里业态丰富多样

2万多名原住居民与游客和谐共融

越来越多的老院落“活”了起来

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不仅凝聚在古城的一砖一瓦

更以鲜活的方式渗透进了群众的点滴生活

在八百多年的岁月长河里

丽江古城不仅是茶马古道的商贸重镇

更是多民族文明交融的见证者

来源| 央视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迳头镇楼下村 揽获3项省级建筑大奖

迳头镇楼下村史馆。今年,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2024年广东省乡村工匠大赛—民间建筑类暨民间美术类作品获奖名单,清远市佛冈县迳头镇楼下村3项建筑工程获奖。其中,楼下村村史馆获建筑施工类一等奖,范仲淹勤政文化园等修缮工程获传统建筑营造修缮类二等奖,勤政文化广场环境提升工程获风景园林及环境设计施工三等奖。

《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特种邮票今日发行

7月27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迎来一周年,中国邮政发行《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特种邮票1套5枚。邮票图案名称为:永定门、正阳门、天安门、故宫·景山、钟鼓楼,全套邮票面值5.50元,邮票计划发行数量为套票570万套,版式二69.3万版。《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特种邮票该邮票设计采用中轴对称

以竹为材编如梦

7月19日,怀化市洪江市黔阳古城,竹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罗志民在编制自己的竹梦。 宗敏 摄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十字路口的古镇|拆旧建新十余年,聊城古城仍困于“假古城”之说

【编者按】小桥流水、青砖黛瓦,熙熙攘攘的古镇曾是几代人的集体旅行记忆。随着时代变迁,年轻人旅行观念和旅行方式急剧转变,越来越多的古镇都身处“十字路口”,是继续忍受门可罗雀还是破釜沉舟升级改造,古镇转型势在必行。更有甚者,不少古镇更被指为“假古镇”、“人造古镇”,千篇一律、批量复制,只有“躯壳”、没有

人民日报看河北|正定 古老韵味触碰现代繁华

游客在河北正定古城南城门游览。 张晓峰摄热浪挡不住人们的热情。华灯亮起,河北正定古城更热闹了:五彩灯带映照下,人们或漫步于古城墙上,或欢聚在古街区中,或嬉戏于阳和楼下。古老的韵味触碰现代的繁华,迸发出别样的生机与活力。古城新生,非一日之功。正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古建艺术宝库”之称,现存全国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