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客在河北正定古城南城门游览。 张晓峰摄
热浪挡不住人们的热情。华灯亮起,河北正定古城更热闹了:五彩灯带映照下,人们或漫步于古城墙上,或欢聚在古街区中,或嬉戏于阳和楼下。古老的韵味触碰现代的繁华,迸发出别样的生机与活力。
古城新生,非一日之功。正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古建艺术宝库”之称,现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馆藏文物7000余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正定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文物保护措施,建立利在长远的文物保护机制。
“2012年以来,我们对全县文物全面‘摸家底’,进行大规模修复和保护,仅文物本体保护工程就实施了16项。”正定县文物保管所项目科科长王素辉从事文物保护工作26年,见证了全县文物保护的点点滴滴。“正定古城保护名录制度建立后,县内每处文化遗址、每座古建、每件文物均纳入名录管理,每家文保单位常驻一支巡查队伍,每月开展一次集体巡查。”
《正定县(正定新区)总体规划及古城风貌恢复与提升规划与实施》(以下简称《规划》),涵盖24项古城保护风貌恢复工程,不仅涉及文物本体的保护,还涵盖了文物的“三防”工程和周围环境的提升,于2019年底全部完工开放。让正定县副县长王素刚印象深刻的是,“《规划》的形成花了近3年时间,仅专家论证会就开了100多次。”
步入正定博物馆展厅,“真定长乐”汉代瓦当、“安乐垒”五代残碑……以时间为轴的游览路线上,不胜枚举的文物、图文并茂的展示、形象逼真的特效,让正定的古今变成眼前的图景。
“通过展览,我更加了解家乡的历史,也带动更多人了解我的家乡。”开元小学五年级学生房思曼,每逢周末便来做义务讲解。如今,在正定博物馆,像她这样的义务小讲解员有100多人。
不只在博物馆,正定的古今更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恒州南街的悦乐园里矗立着一面青砖墙,墙面刻画有正定古城墙的图片与故事。“正定古城墙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青砖墙上的内容,市民张帆早已熟记于心。
在正定,古城文化融入群众生活的烟火气。古城历史文化建设和古城游园建设相结合,街头巷尾的闲置地块,建成了一个个富有文化底蕴又兼具舒适体验的口袋公园。一游园一主题,只要一有空,张帆便会带着女儿一一打卡,“锻炼的同时,让孩子多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
“古建、古墙、古塔,不仅是历史文化景区,还是天然取景地。”30岁的彭博文在正定县经营汉服馆。受益于古城的保护、旅游的发展,近年来,古装旅拍正成为正定旅游的新名片。“来旅拍的游客越来越多,最多的一天店里接待100多人。”彭博文说。
古城“呵护”来古城的每一个人。正定持续改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在景区周边建成多个直饮水免费供应点,安装充电电源等便民设备,全县4.48万个车位“停车全免费”,设立上千个便民座椅,开通免费古城旅游观光车……
“正定有一个值得自豪的历史,正定将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人们对正定的未来充满憧憬。既做好文物古建等保护,又挖掘古城历史文化,鉴古知今,这座古城散发新的活力。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