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远景科技集团打造的全球最大152万吨绿色氢氨项目首期32万吨在内蒙古赤峰建成投产,赤峰市市长栾天猛、远景科技集团董事长张雷共同宣布项目投产,见证这一人类能源史上的历史时刻。
当天,全球首罐绿氨从远景赤峰零碳氢能产业园顺利发车,必维国际检验集团现场为这罐绿氨的用户颁发全球首张ISCC可再生氨证明,这也标志着全球绿色氢氨产业从此迈入规模化、商业化新阶段。

全球首罐绿氨发车
在以前,传统氨生产长期困于“高碳挑战”。依托哈伯博施法,化肥企业需以天然气为原料,在高温高压下制取氢气并合成氨,过程中不仅能耗巨大,还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而远景赤峰项目构建的“绿电—绿氢—绿氨”全链条,利用内蒙古戈壁滩充沛的风能、太阳能发电,驱动电解水制氢设备产出“绿氢”,再与空分装置提取的氮气合成“绿氨”。全程100%依赖绿电,既摆脱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更从源头实现了“零碳排放”,为化工、航运等行业提供真正的零碳原料。

“绿氨”储存装置
而支撑这一变革的,是远景科技集团首创的“动态耦合”技术体系。在发电侧,该项目打造了世界最大的独立新型电力系统,通过AI驱动的“随风而动”模式,让风光储与氢氨醇生产实时匹配——当风光充足时,电解水制氢和合成氨装置自动提升负荷;风光减弱时则同步降荷。在用电侧,全球首座全动态绿色化工厂实现了对上游能源波动的精准响应。而远景科技集团自主研发的智能物联操作系统EnOS,算法可确保每一度绿电都被最大化利用,既解决了传统新能源“不稳定”的痛点,又大幅降低了对大规模储能设备的依赖,让项目兼具环保价值与经济性。
这一项目的突破早已获得全球瞩目。在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上,它从全球1000多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能源转型变革者大奖;在伦敦气候行动周上,彭博社将该项目列为全球绿色氢能转型的关键范例,肯定其在引领全球清洁能源变革中的示范作用。
“赤峰的‘新油田’,将为人类绿色新工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张雷在投产仪式上的致辞点明了项目的意义。绿色氢氨不仅能推动化工、航运、钢铁等难减排行业脱碳,更将成为堪比“新石油”的战略能源——一个储存近1亿度电能量的氨罐,建设成本仅为同等储能电池的1/400,这种高效储能特性让绿氨成为连接可再生能源与实体经济的关键纽带。

内蒙古赤峰零碳氢能产业园
未来,随着全球首罐绿氨启程,远景赤峰项目将有望开启“新石油时代”的商业化序幕。依托构网型储能、AI电网、动态合成氨等中国原创技术,这座“零碳产业园”正将戈壁滩的风和光转化为驱动世界的绿色燃料,让中国新能源技术从赤峰走向全球,助力中东沙漠、北非撒哈拉等地区变身“新能源油田”。这场能源革命的关键一步,终将推动人类加速迈向零碳未来。
作者: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