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突然胸闷气短 警惕不稳定心绞痛

深夜加班时突然胸闷气短,晨跑途中胸口传来压塞感,甚至睡梦中被“窒息感”惊醒……这些看似普通的不适,很可能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这一心脏预警,就是心绞痛。

清远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二区副主任、主任医师李健洪介绍,心绞痛是冠心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疼痛是主要症状。而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相对于稳定型心绞痛而言的一种更为危重的情况。他提醒,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间更长,程度更重,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发作时间可能超20分钟

李健洪介绍,心绞痛是一组由于心肌缺氧和供氧之间暂时失去平衡而发生心肌缺血的临床症候群。其典型症状为胸痛或压迫感,疼痛可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臂、背部、下颌、颈部或上腹部,还可伴随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头晕甚至晕厥。心绞痛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男性,且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

根据病情的稳定性,心绞痛可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两大类。

稳定型心绞痛,也称为劳力型心绞痛,是冠心病患者已经诊断心绞痛,但经过治疗之后,发病频率、时间间隔长短、程度都相对较稳定,甚至有的患者较少发作。一般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诱发,休息或服药后迅速缓解。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相对于稳定型心绞痛而言的一种更为危重的情况。”李健洪说,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急性表现,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范畴。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不确定,无明显诱因,甚至可能在静息状态下发生。

“不稳定型心绞痛在发病时口服硝酸甘油等药物可能无法迅速缓解症状,需要更为积极的治疗手段。”李健洪提醒,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间更长,可能超过20分钟,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他建议,一旦出现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患者必须立即就医,争取尽快获得专业治疗。

避免长期熬夜、焦虑

心绞痛的发生核心机制是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导致血管不完全堵塞,心肌供血急剧减少。它的发生与年龄、家族史以及相关疾病密不可分。

“尤其是男性,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李健洪说,男性大于45岁,女性大于55岁是心绞痛发生的危险因素;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缺乏运动、长期精神压力等都是心绞痛好发的危险因素。

李健洪提到,临床上,年轻的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并不少见,“遇到最年轻的患者仅有二十多岁”。他表示,这与现在生活方式改变相关,年轻患者中,以抽烟、熬夜、高胆固醇最为多见。

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心绞痛冠心病的重要环节。要预防心绞痛,需要严格管理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保持健康饮食及规律运动,避免长期熬夜、焦虑等。

如果已经发生心绞痛,患者需要积极配合治疗。药物治疗往往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药物,如果冠状动脉狭窄不超过70%,可先进行药物治疗,如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狭窄超过70%,可考虑支架植入。

“规范治疗的情况下,大多数患者能维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但李健洪强调,治疗是控制病情的前提条件,患者还应该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减少诱发因素。

国家发展改革委:稳就业稳经济五方面若干举措将成熟一项出台一项

4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包括五方面内容。在支持就业方面,主要包括鼓励企业积极稳定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扩大以工代赈等支持、加强就业公共服务等举措;在稳定外贸发展方面,主要包括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加大支持力度,帮助出

人社部:会同财政部已下拨667亿元中央就业补助资金|直击发布会

顶端新闻记者 聂辉 北京报道4月2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有关情况。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俞家栋介绍,今年一季度,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近期,人社部会同财政部下拨了667亿元的中央就业补助资金,为政策实施提供保障。顶端新闻记者在发布会现场了解到,今年一季度

临沂市安全防范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4月27日上午,在收听收看完全省安全防范工作视频会议后,临沂市继续开会,对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会议强调,“五一”假期,市民出游、外地游客来临旅游活动大幅增长,各类安全风险不容忽视。各级各部门要时刻紧绷安全防范这根弦,切实担负好“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为群众创造安全稳定的节日氛围。要聚

如何判断一个糖尿病患者能活多久?内分泌医生:关键看这4点!

在内分泌科诊室,经常能看到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攥着化验单,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有多少年?” 这个问题背后,是对未知的恐惧。但临床观察发现,决定糖尿病患者寿命的,从来不是简单的血糖数值,而是四个容易被忽视的「生命指征」。这些藏在生活细节里的信号,就像海平面下的冰山,默默决定着健康的走向。一、血糖管

@减肥困难户,中山市人民医院古镇医院喊你来“躺瘦”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一时间,“国家喊你减肥”登上各大社交平台热搜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响应号召,踊跃加入减肥大军,开启了追求健康体重的征程。“我怎么不吃不见瘦,一吃就长胖?”“我明明在减肥,怎么越减越肥?”实际上,不少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