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19.96万人 贵阳去年人口增量暂居全国第一

来源:【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

本文约2632字,阅读约需6分钟

“人口增量第一城”,又出现新面孔了。近日发布的《2024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末,贵阳常住人口660.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96万人。

至此,在全国已公布2024年末常住人口的城市中,贵阳以微弱优势反超深圳(2024年常住人口增加19.94万),暂居全国第一,并连续四年常住人口增量超过10万人。

贵阳

作为综合发展实力并不算非常突出,人口、经济体量都不靠前的内陆省会城市,贵阳常住人口持续保持的较快增长态势,放在主要城市人口增速显著放缓的大背景下,呈现出明显的“反差感”。

贵阳“人气”逆势上扬的密码何在?背后又映衬出怎样的区域人口变化新动向?

人口结构优势+后发优势

2024年,贵阳GDP为5777.41亿元,常住人口为660.25万人,在GDP万亿城市、人口千万城市持续扩容的今天,其存在感并不算强。但在过去四年,贵阳常住人口共增加了超过60万人(2024年常住人口660.25万人,2020年为598.70万人),放在全国都是非常亮眼的存在,超过了多数GDP万亿和人口千万城市。

其中,一个最大的显性原因是人口结构红利。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贵阳市60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为13.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5.4个百分点。相对较轻的老龄化,直接扩大了出生率优势。2023年,贵阳人口出生率8.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2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达4.52‰,更是比全国平均水平(-1.48‰)高出6个千分点。

当前,全国总人口已连续三年负增长,不少省份和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告负。在这种情况下,贵阳依然能够保持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无疑成为一个重要的人口比较优势。

如果说贵阳人口的自然增长受益于人口结构优势,那么人口机械增长则主要得益于“后发优势”。

作为西南内陆的省会城市,贵阳的整体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产业、基础设施等都与先发地区有着显著差异。但过去十多年,贵阳在这些方面都上演了“弯道超车”,迎来跨越式发展。包括高铁网络的加速完善、大数据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异军突起等,在整体上重塑了城市的发展环境和动能,由此为人口承载力的增强,提供了根本性支撑。

此外,贵阳较早开启“零门槛”落户,并加大引才力度,也为贵阳的人口机械增长打开了新的窗口。如2024年,共吸引13.06万名高校毕业生在“筑”(贵阳简称)就业创业。

还值得注意的是,有“中国避暑之都”之称的贵阳,近年来气候优势也成为吸引游客乃至常住人口的一个重要“软实力”。而作为服务业的文旅产业的快速崛起,不仅扩大了就业空间,也让城市的对外形象获得新的加分。这些同样增加了城市的对外吸引力。

全省托举,支持打造“强省会”

观察贵阳的人口增长情况,有一层现实逻辑不容忽视,即“强省会”模式。

事实上,在贵阳常住人口持续高增长的同时,绝大多数省会城市的人口规模也都在继续膨胀。这一点在过去人口普遍增长的情况下,可能并不十分扎眼。但当前总人口负增长,不同区域的人口发展表现进一步分化,省会城市的人口“虹吸力”就变得相对更突出了。

比如,在目前公布2024年常住人口数据的城市中,增量靠前的基本上都是省会城市。这主要是因为,作为省域中心,即便全省人口减少,省会城市依然可以凭借对省内的人口虹吸力而维持常住人口增长。

如湖南、江西、河南等省份,常住人口已连续负增长,但并没有影响到长沙、南昌、郑州等省会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扩大的势头。

这一方面与“强省会”战略下的政策驱动有关,另一方面,也是由省会城市本身的发展优势所决定的。一般而言,省会城市是一个省的政治中心,也是全省的经济、文化、交通、医疗、教育等中心。这意味着省会城市往往汇聚了全省最多的高端发展要素和资源,属于绝对的发展“高地”,由此自然成为全省人口的“优选地”。再加之近年来多数省会城市的落户门槛显著降低,更加便利了人口的流入。

正因为此,眼下对不少内陆省份来说,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省会城市继续“做大做强”,提升产业承载力、人口承载力,也成了为全省“留人”的一条现实路径。毕竟,全省缺乏一个对省内人口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强省会”,就可能出现更多的人口外流。

如2021年,贵州省《关于支持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若干政策措施意见》就提出,2021年至2025年,省级分享贵阳贵安的土地出让收益全额返还贵阳贵安;建立“钱随人走”挂钩机制,完善转移支付办法,将新增常住人口作为转移支付的分配因素,增强贵阳市教育、卫生、公共安全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保障能力。这实际上就是在全省层面,为支持贵阳做大人口规模,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源保障。

可以说,不少省会城市人口的持续扩张,离不开举全省之力的托举。

当然,目前的贵阳,无论是就省会首位度而言,还是人口、经济体量上,相对省内其他城市的优势来看,与真正的“强省会”都仍有较大的距离。但反过来也说明,贵阳依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以挖掘。

省会城市vs直辖市

之所以说省会城市近年来的人口吸引力反而有“鹤立鸡群”之势,一个重要的参照是,直辖市的人口增速明显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

2024年,四大直辖市中,北京、上海、重庆的常住人口全部告别增长,分别减少2.6万、7.19万、0.96万,天津则刚好持平。

这很难说只是偶然。因为此前北京、上海、天津常住人口就已多次出现负增长。重庆在2023年更是减少了接近22万。

这些城市的常住人口负增长,具体原因有差别。比如,北京、上海、天津,依然保留了较高的落户门槛。重庆作为内陆地区的直辖市,虽然落户门槛较低,但在产业发展质量和就业空间上缺乏北京、上海这样的竞争力,对市外人口的吸引力本身相对有限。

同时,直辖市与省会城市的人口增势差别,在当前背景下,还有两点非常突出的现实原因。一是,四大直辖市均为超大城市,城镇化率相对较高,老龄化也相对更深度,因此更早进入了人口自然负增长阶段。

二是,直辖市相对缺乏足够的人口“转圜”空间。比如,北京、上海虽然常住人口都超过了2000多万,但一些省会城市对应的是动辄五六千万甚至更大的省域人口腹地,后者在虹吸市外人口上,有着先天优势。而北京、上海虽然具有全国范围的人口吸引力,但本身有一定的落户门槛。

还有个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城市人口不可能无限扩张。北京、上海本身已拥有2000多万人口,重庆人口甚至达3000多万,这在客观上也决定了很难再维持过去的高增长。而2024年,2000万人口以上的四座城市——重庆、北京、上海、成都,仅成都人口继续保持增长,本身也释放了一个信号。

来源:澎湃新闻

一审:郭秋含

二审:王利环

三审:李 蓓

众望新闻已获得本文转载授权,未经版权方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离岸人民币小幅贬值

北京商报讯(记者 岳品瑜 董晗萱)8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1321元,相较前一交易日中间价7.1287元,调贬34个基点。截至最新发稿时间9时42分,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报7.1836;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报7.1866,日内贬

海航子公司惊爆桃色丑闻!空少被曝"百人斩"?女友手握49页PPT实名开撕

聊天窗口突然弹出一张刺眼的截图, “他同时在老家有个谈了五年的女友”。 上海邬女士颤抖着翻看男友孟某手机, 一个更庞大的秘密浮出水面——十余名女性与这名金鹏航空飞行学员保持着亲密联系。8月15日,一份长达49页的PPT举报信在网络掀起巨浪。上海邬女士以详尽图文,实名指控金鹏航空飞行学员孟某在与其恋爱

新民大街开街满月 文旅融合尽显新活力

7月5日,改造后的长春新民大街正式开街,这条承载着长春历史记忆的老街,以全新的面貌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今,开街已满一个月,新民大街文旅融合活力迸发,成为城市新地标。13处口袋公园,让原本不对外开放的绿地、小广场、庭院纷纷褪去围挡,串联出便利空间,29家沿街开业的特色店铺,也将历史场景与潮流消费完美融合

8岁男童失联已超24小时 知情人称:男孩来自北京 有自闭症 担心听到呼喊也不会回应

8月10日,8岁男童苍山失联已超24小时,知情人称:男孩来自北京,有自闭症,担心听到呼喊也不会回应。

今日辟谣(2025年8月8日)

2025年8月8日辟 谣 上海一男子因编造不实信息引发公众议论恐慌,已被行拘!详情:近日,上海一男子利用AI编造“上海30万居民通过大巴和高铁分流至苏州、无锡”“数十万上海市民正排队登车”等耸人听闻的夸张言论,引发公众议论和恐慌,公安机关迅速核查并将违法人员抓获。日前,违法人员钟某因编造传播虚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