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寻找小镇创业家丨养殖蜈蚣百万条:80后夫妻的“毒门”生意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路 通讯员 王倩 王磊

养鸡养鸭常见,养蜈蚣您见过吗?

蜈蚣,和蛇、蝎子、蟾蜍、壁虎一起,被誉为“五毒”。

在宜昌市远安县河口乡河口村,“80后”夫妻张伟和曾令凤做起了这起“毒门”生意。

一次探访,夫妻回村养蜈蚣

夏末秋初,正值新孵化的蜈蚣幼苗首次蜕皮。

“这次孵化很成功,幼苗的存活率超出了预期,这段时间又发现了一些问题,技术和设备还得更新。”9月4日傍晚,匆匆吃过晚饭,张伟又研究起了养殖技术。

夫妻俩的“松鹤园”养殖厂,就建在自家半山腰房前,四周山林环绕。

从城里回村养蜈蚣,源于张伟的一次好奇探访。

2019年,开装饰公司的张伟在枣阳接了个项目,材料供应商的仓库附近,有一个蜈蚣养殖基地。

“蜈蚣也能养?”带着疑问,张伟多次探访,与老板成了朋友,也慢慢学到了养殖知识。2023年底,儿子出生后,妻子曾令凤辞职回老家远安带孩子。

“河口乡生态环境好、温度适宜,适合蜈蚣生长。”2024年春节,夫妻俩决定在曾令凤老家河口村创业养蜈蚣。

2024年5月,基地办妥营业执照和特种养殖许可证。当年7月,1300平方米的养殖大棚建成。他们从本地、襄阳、江苏等地收购7万多条种苗,正式开张。

村干部邓芳介绍,立夏前后村民常上山抓蜈蚣,有商贩定点收购,“之前村里有人小规模试养没成功。现在搞规模化养殖,村民们都希望他俩能蹚出新产业路子。”

挖鱼塘给蜈蚣供应活鱼

野生蜈蚣生命力强,高密度室内养殖却非易事。

走进全封闭的养殖大棚,光线骤暗,空气湿凉。整齐排列的养殖箱里,蜈蚣的踪迹需细察。

“蜈蚣喜阴湿,智能设备能精准控温控湿。”张伟介绍,蜈蚣于6月中旬产卵,孵化约45天,从幼苗到成虫需两年多,历经多次蜕皮。

建厂初期,曾令凤因为这些毒虫做噩梦。丈夫让她负责“外围”,不直接接触蜈蚣,她才慢慢适应。

天天打交道的张伟就没那么幸运了:“被咬过多次,开始又肿又痛,只能硬熬,现在都免疫了。”

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张伟通过请教科研所和农业大学专家,慢慢有了心得。

“蜈蚣看着凶,其实很脆弱,容易生病,要养好是门技术活。”张伟说,除了防病,喂食也讲究,鱼肉鸡肉猪内脏需打成泥均匀铺开,防争抢打架。为此,他专门养了黄粉虫,还挖了鱼塘保证活鱼供应,以提高喂养的品质。

“销路不愁,这点产量药材商就能包圆。今年行情不错,13厘米以上的成虫一条能卖3元左右。”张伟对规模化养殖前景信心十足。

“松鹤园”建起后,已有不少村民来取经。“这次帮媳妇创业,‘毒门’生意不能做成‘独门’生意,在总结更稳定的养殖方法,让农户在家也能养好。”张伟希望等技术娴熟后,能带动更多人一起发展蜈蚣产业。

远安县河口乡“松鹤园”蜈蚣养殖基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夏晓君 摄

蜈蚣产卵后抱卵孵化。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夏晓君 摄

蜈蚣正在进食。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夏晓君 摄

正在“溜达”的蜈蚣。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夏晓君 摄

山林中的蜈蚣养殖基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夏晓君 摄

张伟展示蜈蚣成品。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夏晓君 摄

视频封面图。 视频拍摄: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夏晓君 实习生 赵婧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寻找小镇创业家丨养殖蜈蚣百万条:80后夫妻的“毒门”生意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路 通讯员 王倩 王磊养鸡养鸭常见,养蜈蚣您见过吗?蜈蚣,和蛇、蝎子、蟾蜍、壁虎一起,被誉为“五毒”。在宜昌市远安县河口乡河口村,“80后”夫妻张伟和曾令凤做起了这起“毒门”生意。一次探访,夫妻回村养蜈蚣夏末秋初,正值新孵化的蜈蚣幼苗首次蜕皮。“这次孵化很成功,幼苗的存活率超出了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举办第二场记者见面会

本报北京9月1日电(记者杨桐彤)9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举办第二场记者见面会,5位华侨华人代表介绍华侨华人在世界各地举行的纪念活动及其对抗战的贡献等方面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抗日战争中,海外侨胞通过踊跃捐资捐物助饷、积极回国参战、争取国际援助、参加侨居

秋风轻抚祁连山

秋风轻抚祁连山,草原褪去了盛夏的浓绿。青海省祁连县祁连山下的草原,牧草微微低垂,成群的牛羊悠闲地觅食,像散落在草原上的珍珠。洁白的云朵悠然飘荡,天空显得格外高远。夕阳透过云层洒下,为草原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泽。整片草原沉浸在一种安详而明亮的氛围中,有夏末的余温,又有秋日的丰美,勾勒出了一幅绝美的画卷。(

视频 | 重大项目进度条:“最美”科技园一期全面封顶

8月27日下午,记者走进位于禅城区东平云谷片区的佛山MAX科技园项目建设现场。这里被称作“珠江西岸最美科技园”,目前项目一期已全面封顶,正在进行外立面和园林景观施工,计划今年年底竣工。项目将一线江景资源与生态设计深度融合,形成 “建筑即景观、园区即公园” 的独特竞争力。文图、视频 | 佛山市新闻传媒

沈阳白山立交桥焕新通车!平稳静音,能实时“自我体检”

8月24日22时,沈阳白山立交桥加固改造工程主线正式通车。记者体验中发现,桥面平坦如新、防撞墙更结实、隔音屏换上了“静音版”,不少司机第一反应是:“这路,开着真顺!”这座沈阳北部交通枢纽的全面升级,不仅带来了驾驶体验的显著提升,更深刻折射出城市治理理念的转变。沈报全媒体记者 李浩/摄影工程与时间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