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北京首现棕腹隼雕!猛禽“朋友圈”扩大

5月15日清晨6点半,一只凤头蜂鹰从北京百望山上空划过。猛禽见习调查员大方通过望远镜确认后,迅速在记录簿上记下“6:31”“蜂(凤头蜂鹰)”“西南-北”等字样,这是发现猛禽的时间、种类、方位的信息。身旁的猛禽调查员沙菲手握对讲机,与其他山头的调查员迅速沟通,确保记录准确无重复。

5月15日,百望山,见习猛禽调查员大方(中)和其他爱好者和研究者正在监测猛禽。

上午10时6分,一只猛禽突然出现在调查员的视野中,经过多位调查员和项目组专家的合力确认,这是北京首次记录到的棕腹隼雕。这一发现刷新了北京迁徙猛禽的监测纪录,此前近百位猛禽调查员持续13年的努力已监测到18万余只、36种猛禽,而此次新发现的棕腹隼雕则刷新历史,让北京迁徙猛禽种类增加到37种。

棕腹隼雕。摄/猪头猪脑

从千猛日到新纪录的诞生

“动物大迁徙谁不爱呢”,猛禽调查员沙菲说。不少人都不远万里去非洲看角马过河。北京市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大量候鸟都会从北京上空飞过。“这可是咱们家门口的动物大迁徙,怎么能错过呢?”

5月15日,百望山,沙菲走在绿意盎然的山间小路。从山脚到监测点都需要接近一个小时的路程。

黑山头是百望山森林公园的一个高点,是每年固定的猛禽监测点。这里是春、秋两季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百望山是平原地区与山区的一个交界线,借助山地形成的上升气流,体型较大的猛禽可以轻松盘旋而上,节省体力。

5月15日,百望山,沙菲望向天空寻找猛禽。与观看林间小鸟不同,观看猛禽非常考验眼力。

5月15日,百望山,从沙菲的视角看向肉眼可见的猛禽。

5月15日一早,大方与沙菲就已就位黑山头。一同前来的,还有不少观鸟爱好者和专家。他们都在讨论着5月13日监测到的震撼景象——“千猛”。每年都会有几天的时间,大批猛禽从百望山经过,监测到千只以上猛禽经过的日子,被大家戏称为“千猛日”。

5月15日,百望山,多只猛禽经过,沙菲与大方相互配合,一人观察一人记录。

3月23日,百望山,自然之友野鸟会会长张鹏的记录簿上已经收获不少。

13日上午不到十时,已经有超过1000只猛禽经过。在山前盘旋上升的鹰群形成的“鹰柱”更是让调查员忙得不可开交。一天下来,百望山两个监测点位数据整合之后,总数量超过2500只。

鹰柱。摄/黄飞鸿

“好事成双”,就在观测到“千猛”的两天后(15日),百望山上,又产生了一个新的纪录——首次在北京境内记录到棕腹隼雕。

5月15日,百望山,沙菲手持对讲机,与其他调查员沟通,避免同一只猛禽被重复记录。

3月28日,百望山,志愿者的帽子上别满了鸟类徽章。

15日上午10时6分,一只猛禽被沙菲透过望远镜迅速捕捉,大方也迅速将望远镜换用长焦相机拍摄,以便留存证据。短短几十秒的时间,鸟影已经飞出视线。

棕腹隼雕。摄/大方

关于它是谁的讨论就此展开。现场,调查员和观鸟爱好者大多认为这是一只浅色型的靴隼雕,但还是有些拿不准。傍晚,调查员将这份疑惑在群里表达,调查员许哲浩敏锐地指出,这只猛禽飞羽并不像靴隼雕的黑色,疑似棕腹隼雕。

5月15日,百望山,天气由晴转阴,沙菲与其他调查员沟通接下来的点位分配问题。

据《动物学杂志》,棕腹隼雕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稀有物种,在中国境内,棕腹隼雕主要分布在云南和台湾。在场的调查员在群里放出了更多图片。项目组专家们经过讨论之后,确认这是北京新纪录——棕腹隼雕。

3月23日,百望山,张鹏正在数猛禽数量。

一群热爱猛禽的人,每日登山眺望,在时间的长河里手拉着手,守护从北京上空飞过的猛禽。

谈及观看猛禽的原因,大方表示,其实自己除了好奇,“看到御风飞行的猛禽,就会忍不住,一直看!”这也是大方每次都会早早地出现在山头的原因。她喜欢坐在那里,看着猛禽在山谷盘旋而上,达到一定高度后消失在天际。

5月18日中午,百望山,调查员许哲浩在烈日下坚守。猛禽一般在清晨距离山头较近,所以大部分的摄影师都会选择早晨时段拍摄。随着气温升高,肉眼看到的猛禽近乎小黑点,大部分摄影师都已经下山。

更多的人和张鹏一样,都对这些翱翔天际的鸟儿充满好奇。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每年的猛禽会有变化吗?迁徙季什么猛禽在北京出现得最多?虽然说目前许多问题都没有得到答案,但是可以肯定,这样的记录很有价值。

5月18日,百望山,结束一天的记录,许哲浩将记录簿上的信息拍下。纸质版和电子版双重备份以防丢失。

对鹰、隼、雕、鹫、鸢、鵟(kuáng)、鹞(yào)等日行性猛禽都有了监测数据,为之后的科学研究奠定了数据基础。长周期的数据积累有助于人们了解猛禽的数量变化,并结合气候环境变化因素,进行更深入的猛禽研究。

5月18日,百望山上的猛禽图鉴。其中还未加上刚刚记录到的棕腹隼雕。

淘汰率达70%的志愿工作

“大家总是会看到我们工作中的高光时刻,但大多数时间,监测工作孤独且辛苦,还需要不停地学习,可以说是脑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张鹏说。

2013年开始,北京迁徙猛禽监测项目就实现了猛禽迁徙季的全周期覆盖。从3月底到6月初、再从8月底到11月初,除极端天气情况外,每一天都有调查员值班。从冬季枯黄的树枝,到满山野的绿色,再到一片片黄叶落下,周而复始。

3月23日,百望山,张鹏和爱好者、研究者一起在等待猛禽。每年的春迁,志愿者都会见证植被从枯到绿的过程。

5月15日,百望山,志愿者们正在观测鸟类。身旁的植被已变为绿色。

每天早晨7时30分,北京迁徙猛禽监测项目的调查员们准时出现在黑山头。望远镜、遮阳帽、太阳镜、防晒袖套这些是调查员的必备装备。

3月23日,百望山,猛禽监测首日,调查员张鹏和孟令旸背着大包小包上山。包里需要带监测相关的记录簿、温度计、风速仪等,还会带上午饭、折叠凳防风衣物以及应急物品。

今年,项目负责人张鹏特意购置了400-800mm镜头,对新年度充满期待。一个小时过去了,张鹏的眼前仅有一只雀鹰经过。“这是调查员的常态”。

日本松雀鹰。摄/猪头猪脑

乌鶲。摄/大方

“与爱好者不同,监测工作是一项严谨的科学调查。爱好者拍得满意了就可以下山了。调查员不行,每天白天必须保证至少八小时的志愿时长,有句话叫刮风下雨出妖怪。就是指在特殊天气下,可能会出现大型猛禽。”

靴隼雕。摄/许哲浩

燕隼。摄/猪头猪脑

如此艰苦的志愿工作,会不会缺乏志愿者?答案恰恰相反,每年都会有大量爱好者报名,“挤破头”去完成考核。

2024年,第一次见到大方的时候,她正在备战猛禽监测考试。她认识猛禽的方式是将它们都画下来。“只有仔细观察,亲笔画下,才能将细节刻入脑中。”大方说话间有些失落,因为她在前日的模拟考试中败下阵来。早有耳闻猛禽监测考试是魔鬼测试,但失败经历燃起了大方的斗志,“我已经好久没有为了一个考试这么努力了。”

2024年11月12日,东城区的一间咖啡屋里,大方正在手绘猛禽备战考试。

2024年11月17日,自然之友的办公室,志愿者正在筹划观鸟活动方案。

最终,大方经过小半年的备战,完成了通过率不足30%的考试,得偿所愿。但穿上见习调查员马甲的大方,与调查员沙菲一起站在百望山的山头时,她发现新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2024年11月17日,北土城,沙菲(右一)正在向参加培训的志愿者讲解鸟类知识。

2024年11月29日,天坛公园,正在进行鸟调的大方研究鸟类食用过的植物。

相比于魔鬼考试,现实环境更加残酷。大家口中的“肉眼可见”表示猛禽已经非常近了,但这时也不过黑芝麻大小的点在空中划过。“望远镜可见”也很常见。所以大家在观看时说得最多的就是“它在哪?它是谁?”在如此遥远的距离下,还需要判断体型、翼指、羽毛等细节。

3月28日,百望山,调查员汪周指导见习调查员乐行。从书本到天空,见习调查员在老调查员的带领下迅速成长。

除此之外,猛禽的羽色因年龄、色型、雌雄等多种因素产生很多不同,同时体型特点的识别也会被角度、光线等因素干扰,所以新人面临的挑战,老手们也得每天面对。在猛禽监测的群里,每天都会有关于猛禽辨别的讨论。根据《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5)》显示,全市陆生野生动物已达620种,其中鸟类达到了527种。志愿者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更准确地完成监测工作。

2024年11月17日,北土城,志愿者们正在参加自然之友野鸟会的相关培训。

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影报道

编辑 王远征 张湘涓

校对 薛京宁

北京首现棕腹隼雕!猛禽“朋友圈”扩大

5月15日清晨6点半,一只凤头蜂鹰从北京百望山上空划过。猛禽见习调查员大方通过望远镜确认后,迅速在记录簿上记下“6:31”“蜂(凤头蜂鹰)”“西南-北”等字样,这是发现猛禽的时间、种类、方位的信息。身旁的猛禽调查员沙菲手握对讲机,与其他山头的调查员迅速沟通,确保记录准确无重复。5月15日,百望山,见

北京三甲8学科专家团!协和、同仁、北中医、广安门8名名医本周坐诊乌兰察布市中蒙医院,速约!

您是否遇到过这些难题?✅ 想去北京看专家,路费住宿费花几千✅ 老人孩子看病不便,长途折腾担心病情加重✅ 想挂北京权威医生的号,却发现已经全部约满了现在,问题解决了!乌兰察布市中医蒙医综合医院特邀北京四大三甲医院专家亲诊,涵盖肝胆、过敏、眼科、中医、儿科五大科室,不用出远门、不用熬夜抢号,在家门口就能

京津冀区域出口额创历史同期新高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京津冀区域进出口1.43万亿元,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0.1%。其中,出口4454.6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长1.7%。4月当月,京津冀企业顶住压力交出亮眼答卷,出口1216.6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长8%,增幅为2024年6月份以来新高。数据显示,前4个月,北京在京

京东一季度收入3011亿元,接近人士:刘强东亲自坐镇一线,每周至少讲4天课

5月13日,京东集团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报告,一季度实现收入3011亿元,同比增长15.8%,是近三年来最高同比增速。据接近京东人士透露,仅2024年,刘强东给京东管理层做了1800人次的培训,几乎每周至少讲4天课,每天讲10个多小时,甚至一度嗓子讲得声带撕裂,从C1、C2到C3,从各业务

秀我中国|“库库”冒火的车 天降“肥皂盒” 北京这个速度节“脑洞大开”

伴随着引擎的轰鸣声,车手们奋力行驶在北京金盏森林公园的赛道上……2025北京金盏速度节5月9日至11日在北京金盏森林公园举行,一场充满速度与激情的赛车盛宴火热开启。活动中各种复古车、改装车、赛车和越野车等纷纷亮相。作者:孙蕾 凌杰 张锐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