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高校微专业,是什么?

教育部近期印发通知,部署实施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推动全国范围内开设1000个微专业或专业课程群以及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何为微专业?如何看待微专业背后的人才培养趋势?时值就业季,微专业培养人才是否能够有效呼应就业市场需求?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中国教育报》报道——

微小精巧

填补人才培养和

产业需求信息差

01

眼下,池州学院商学院审计学大四学生刘瑞可以从容准备相关毕业事宜了。两个多月前,她已和学校其他27名金融服务与管理(邮政金融方向)微专业学生共同通过了在中国邮政6个月的实习与课程学习,并正式签约,实现了“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

据悉,目前池州学院已开设半导体器件制造与应用、旅游电商与新媒体运营、金融服务与管理(邮政金融方向)等3个微专业,累计招收学生131名。2025年池州学院结合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又新开设了12个微专业。

“我们主张把企业的紧缺需求前置放入微专业的培养课程里,由企业和高校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以此来解决高校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脱节问题。”在池州学院副院长吕刚看来,高校申报新专业至少需要两到三年时间,等到专业正式开设还需4到5年培养期,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毕业时可能已赶不上行业风口。“而微专业设置灵活,一些反响较好的微专业有望成为传统专业的有效补充,未来甚至有可能发展成为正式专业,企业还可以通过微专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实现专业教育与职业需求‘双向奔赴’。”

锚定产业

以解决产业问题

为人才培养初心

02

安徽高校探索微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早有发端。

2020年,安徽工程大学便设置了首个人工智能微专业,在2020级理工科和非人工智能学院中选拔出40名学生,通过3个学期在人工智能学院的系统学习,获得由学校颁发的人工智能微专业学业证书。

经过5年探索,“微专业生态”在安徽工程大学已悄然形成:人工智能、预算绩效管理、市场营销等7个微专业如火如荼开办中,其中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工程、软件工程、机器人和新媒体营销等5个锚定芜湖市和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微专业获评省级微专业。

学校的新能源汽车工程微专业即充分聚焦安徽省首位产业——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校与奇瑞汽车等企业合作,以新能源汽车行业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基础,培养适应本学科发展、符合区域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人才。该微专业的课程内容均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热点问题,并以产业问题贯通知识点,以期让学生在本科期间便形成初步的问题导向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

一专多能

精准匹配企业对

复合型人才需求

03

在安徽工程大学教务处处长夏登峰看来,学校的微专业很好地呼应了就业市场对工科毕业生交叉学科和多模块综合问题处理能力的诉求,也是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和内涵建设的有效补充。

“就拿自动化专业来说,几乎所有工科类高校都有自动化专业。”夏登峰表示,该专业的课程体系相对稳定,但行业对自动化人才的要求不断更新,不仅需要人才掌握传统技术,还涉及较多新兴技术。“比如无人仓储要用到的机器视觉、人工智能、5G导航等,这是传统的自动化专业无法讲深讲透的。学生如果修读其他相关微专业,便能精准匹配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未来我们希望有更多由顶层设计搭建的微专业领域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平台,并畅通微专业行业认证渠道,以教育教学的精细化、特色化和规范化,推动微专业高质量发展。”夏登峰说。

2024年3月,安徽出台《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微专业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将依托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探索开展“微学科”“微专业”“微课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支持104所高校与企业共建“微专业”153个,对于建设成效突出的微专业纳入“双特色”建设项目予以支持。

安徽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钱桂仑表示,安徽将以服务发展为导向,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超常规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快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

文字 | 方梦宇

转自 | 《中国教育报》

来源: 微言教育

中国电子与兴业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观点网讯:8月22日,据中国电子官微消息,8月21日,中国电子与兴业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金融业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安全、数据要素创新、人工智能联研等领域深化务实合作,实现银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

健康项目丨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为群众多样化就医转运需求提供新保障 “非急救转运服务车”正式上路

新疆网讯(记者牟敏)8月7日,高新区(新市区)与新疆康鸿96520国企非急救转运服务平台签署10辆非急救转运服务车辆租赁协议,进一步提升辖区非急救转运服务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群众多样化就医转运需求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保障。当天,全疆首个国有非急救转运综合服务平台——新疆康鸿96520国企非急救转运

“WAIC里·技能大舞台”展现民生智能图景,具身智能赋能“同球共济”

7月26日至29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 2025) 展览展示的重要组成——“WAIC里·技能大舞台”将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展示。 本次“WAIC里·技能大舞台”,生动预演了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具身智能在民生服务领域的落地应用图景。通过观众视角,集中展示了我国人

邵阳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构建“四位一体”育人体系赋能区域发展

课堂现场。红网时刻新闻6月26日讯(通讯员 肖才远 杨期柱 向泽)在新工科建设与智能建造产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邵阳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以“学科交叉、产教融合”为核心,构建“德育引领、课程筑基、实践增能、科教促创”四位一体的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不仅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深度对接,更成为地方高

Vlog|能打麻将能拳击能干活会“耍赖”,机器人卷得不行了

交汇点讯 7月26日—29日, 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举行,本届大会带来3000余项前沿展品,其中包括40余款大模型、60余款智能机器人,以及80余款“全球首发”或“中国首秀”的新品。活动现场,尖端机器人组团报道,吸引不少观众眼球。新华日报·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