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茜
“我对大豆过敏,豆浆、豆腐等所有豆制品与我绝缘。”
“我对汗水过敏,一出汗,脸上脖子上就长包、红肿,特别痒。”
“吃虾脸肿,吃桃嘴肿,吃韭菜胃疼。”
……
在这个充满奇妙与未知的世界里,太多太多过敏人,处处小心,步步为营,可还会时不时地掉进过敏的“陷阱”中。
我们采访了几名过敏患者,在了解他们另类人生的同时,也看到了他们与自我体质和解,与过敏和平相处。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芊芊 40岁
花粉、柳絮、螨虫唾液、紫外线等10种过敏原困扰
久违的芒果在芊芊(化名)嘴巴里化开,她幸福得想跳脚。放慢咀嚼的速度,她再照照镜子,蹭蹭胳膊,没事,便又大口地吃了起来。
“试探性”吃东西,常常发生在芊芊身上。过敏人的苦,不能感同身受。这些年,芊芊能吃的东西越来越少。
芊芊的过敏体质是从娘胎中带出的,妈妈就是严重的过敏体质,几十年来严格与各种过敏原保持距离。
芊芊原本以为“逃过一劫”,在工作后她才明白:过敏,虽迟但到。
细数过敏原,她有些哭笑不得:花粉、柳絮、灰尘、螨虫唾液、海虾海蟹、不分品种的芒果、桃子毛、芋艿山药皮、紫外线、酒精。“目前是这些,之后会不会发生改变,我就不知道了。”
这么多的过敏原,也不是一下子就显露出来。“时不时给我一个惊喜吧。”
工作第一年的春天,柳絮飞扬,花粉弥漫,她兴高采烈地出门踏青,结果惹了一身的疹子回来,只要裸露在外的皮肤都发出了隐隐的疹子,又红又痒。因为没有经验,第二天她就去皮肤科看了看,确认过敏,过敏原是花粉、柳絮。
医生开了一些外涂的药膏,并嘱咐她,“小时候不过敏不代表长大后也不过敏。这段时间工作压力大,抵抗力低,过敏就会相对严重了。尽量少去户外,就算去也要把自己包包牢。”
半信半疑,芊芊决定等这波疹子消下去之后,再“勇闯”一次花海。皮肤上的疙疙瘩瘩奇痒无比,她总算老实了。自此,杭州的“一树繁花满城春”对于她而言只能远观不可亵玩焉。
花粉、柳絮过敏只是一个序幕,芊芊身体的某个开关就像被打开了一样,皮疹红肿成了日常。
打扫卫生,尘土飞扬,手臂上全是红疹子;吃海虾海蟹超过两只,脸上长满红疙瘩;喝混酒,内衣内裤边缘成片红疹子;螨虫唾液过敏成了她和闺蜜之间的笑料……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紫外线过敏。“人只要活着,就避免不了阳光。人生这么苦,连晒太阳补钙的权利都要从我这里剥夺了。”芊芊一到大夏天,从头武装到脚,不敢让皮肤暴露在外,“真羡慕小姐姐们清凉的穿着,过敏人不配拥有夏天。”
年龄越大,她越相信经验判断,心态也越来越稳。不能擦防晒霜,她就物理防晒,素面朝天;不能胡吃海塞,她就每样东西“试探性”吃一口。她知道,过敏和自己的免疫力有关,她就尽量不“卷”,佛系生活。“久病成医。好在我的过敏反应比较单一,就是起疹红肿瘙痒。至于过敏原,心中有数就行,以后注意一点就是了。”芊芊说,虽然快乐比不过敏的人少了一半,但学会自洽,让过敏人生会轻松些。
何老师 67岁
因皮肌炎导致全身过敏反应
何老师住在西湖边,除了照顾97岁的母亲,她的爱好就是在景区拍照,沐浴阳光,享受美景。
这样惬意的生活,放在从前,她根本不敢想。
15年前,从青藏高原游历回杭州后,她全身皮肤开始瘙痒,到医院确诊为皮肌炎。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独特的皮肤损害和肌肉无力为特征,严重的可发生多种内脏器官损害。
对症治疗就意味着她需要服用大量的激素。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她一边喝中药,一边吃激素。必须承认的是,皮肤和肌肉的症状被压制住,但是一直注重身材管理的何老师,也从98斤增重到了135斤,“整个人面目全非,跟换了个人似的。糟糕的是,我患上了严重的白内障,60岁不到就有白内障,医生说可能和服用激素有关。”
有得必有失,何老师没有特别较真。只是在2018年疾病卷土重来时,她更换了治疗方案。
“比上次变本加厉了。”何老师至今都不想回忆那段人生最黑暗的阶段。肌无力导致她行动受限,严重到根本下不了床走路;全身上下红得跟关公一样,几乎没有一块皮肤是完整的,全是因为瘙痒被抓出一道道血痕。为了不吓坏旁人,她只能一直长袖长裤,“头有千斤重,那种支撑不住地自然下垂,眼睛肿得只剩一条缝,远远看上去就是个老态龙钟的老太太。”
不仅如此,她的饮食结构也完全改变。高蛋白的食物都被贴上了过敏的标签,特别喜欢的巧克力也强制戒断,长时间喝一种茶后更换茶叶,也会有过敏反应。“最严重的时候,我喝水都过敏,整夜整夜睡不好,浑身痒,真的是痛不欲生。”
面对着垂死的模样,一直很体面的何老师接受不了。她四处寻求帮助,有医生建议她终身服用激素药,被她拒绝。她还考虑过跨国就医,后来找到了浙大二院过敏(变态反应)科主任医师汪慧英,在她的帮助下,何老师使用了生物制剂。第二天,瘙痒的症状立马得到了控制。
“碰到好医生和好药,真的会让患者面对疾病时变得自信勇敢。”何老师在汪慧英的鼓励下,逐渐调整生活方式,以前日行万步,现在做操按摩,饮食上逐渐恢复常态,“又尝到了鸡蛋、牛奶、虾的味道了,真好。”
冉冉 5岁
遗传的过敏体质做了全套过敏原测试
冉冉(化名)上幼儿园前,妈妈张怡(化名)特意将一份全套过敏原测试结果交给了老师:西瓜、芒果、花生、河虾、桃子皮、尘螨、特殊气味……足足十几种。
脱离了家庭的管理,张怡是非常担心女儿安全的。
冉冉出生以来,因为过敏,前前后后不知道去了多少次医院。“医生都建议我们随身携带一个肾上腺素笔,以防发生过敏意外,急救来不及。”
“我们家的洗手液、沐浴露都是无味道的。因为她,我都是素面朝天,因为化妆品的味道,我抱她的时候她闻到就过敏。”张怡很无奈。有一次因为过敏,冉冉住院了,刚准备出院的那一天,隔壁小朋友的家长在吃辣椒,冉冉闻到后立马气急起来,就这样又发现了一个过敏原。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踩雷”,所以一家人决定,给冉冉做个全套的过敏原测试,以后都避免接触这些过敏原。
看着长长的单子,张怡很自责:“她的过敏都是遗传了我。”
张怡对阿奇霉素过敏。当初生产羊水破了,要用抗生素,青霉素皮试时没事,但是延迟的瘙痒从耳朵处传来。她叫停了护士的配药,选择了不用皮试的阿奇霉素,结果不到十分钟浑身颤抖,吓坏了护士,赶紧急救。“现在想想都觉得后怕,冉冉还提前出生了,对她肯定有影响。”
冉冉的过敏反应比较强烈,每次都是浑身起疹子,白嫩嫩的藕节小膀子上全是红疙瘩,有时候还会气喘,家人们看着都心疼。
因为过敏,一家人也很少带冉冉出去吃饭,“餐馆里的菜,用料有些太复杂了,我们不敢随便冒险,家里做的饭比较干净。”还有零食,张怡也是严格控制,“我真心希望,餐饮、食品商家能规范过敏原信息标注,让我们这些过敏人群避免不必要的反应。”
让张怡更难过的是,冉冉的过敏,在部分亲戚眼里,是“矫情”。“亲戚家有个差不多岁数的孩子,每次聚餐我们家都是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亲戚就会明里暗里说,我们养得太精贵了,孩子就应该什么都吃,什么营养都要摄入。事实上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要是不过敏,我也希望孩子能够尝尽天下美食,不要这么小心翼翼地活着。”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