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群山有新绿】全链条自研,烟台这家机器人企业崛起之路超“硬核 ”

编者按:民营经济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正以澎湃动能驱动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在位于黄渤海之畔的烟台,民营企业以创新为楫、实干为帆,在各行各业勇立发展潮头、争当行业先锋。即日起,大众网烟台推出《群山有新绿》专栏:“群山”既喻产业梯度发展的层峦叠嶂,更指代扎根在胶东大地的万千民企;“新绿”既是在传统行业林海中萌发出的数字化嫩芽,亦表示在专精特新峰峦间涌动着绿色转型春潮。记者将以全景视角记录从实验室里的技术攻坚到产业高地的生态构建,从车间产线的智能革命到全球市场的开疆拓土,深度探索这座滨海之城如何以民营企业为密钥盘活新质生产力的能量矩阵。

大众网记者 屈晨晨 汤淼 实习生 董玉 烟台报道

在烟台艾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化工厂里,有一群“钢铁大力士”正在上演工业界的黑科技秀!从能轻松抓起6公斤小零件的灵巧款,到能扛起360公斤重物的“肌肉型”选手,这些机器人伸展着1.4米到3.1米不等的机械臂,就像变形金刚一样灵活适应各种生产需求。作为国内大负载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技术领跑者,艾创凭借全产业链自主化优势,正为新能源、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高端制造领域注入强劲动能。

战略突围:从产业链配套到产业生态构建

生产车间内,技术人员正对多台大负载工业机器人进行动态测试。360度旋转、多角度精准定位,在传感器阵列的精准调控下,210公斤级机械臂以误差几乎为0的重复定位精度完成复杂轨迹运动。 “这款210公斤负载的机器人是艾创主要的产品之一,它们的手臂之所以能够实现灵活旋转,主要依赖于身上的6处关节。”艾创机器人研究院院长李星霖介绍,目前艾创主要做的是多关节机械臂,有4关节的,有6关节的,自由度比较多,所以在不同场景的使用上面比较灵活,能快速地介入到所使用的环境。

2015年,当行业聚焦50kg以下轻量化赛道时,艾创却选择以210公斤级重载机器人为突破口。这一战略选择源自双重考量:既为母公司艾迪精密的工程机械零部件智造升级提供支撑,更瞄准了制造业自动化转型的蓝海市场。

“工业机器人未来在自动化领域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李星霖认为,随着制造业人力短缺且成本越来越高,“机器替人”成大势所趋,尤其在高危行业;同时,制造业由单一规模化向批次多样化转型,工程机械受使用场景特殊性、采购周期波动性等因素影响,需要柔性生产模式提升市场竞争力。“工业机器人的灵活性、自由度让它非常适合工业自动化发展的需求,因此市场增量显著,我们觉得工业机器人未来的发展空间还会进一步的提升。我希望我们的机器人能够向更高性能、更高要求的领域去拓展,去做要求更高的行业应用。” 李星霖介绍,当前,艾创已经推出多款大负载工业机器人,其中,最大负载量为700公斤级,后续会在焊接、打磨、搬运等对机器人的精度要求比较高的场景领域做一些中小负载产品推向市场,进一步完善产品线。

技术破壁:RV减速机自研背后的精密革命

然而,从机器人的控制角度来说,负载越大,其控制难度也越大。对研发企业来说,如何对机器人实现高精度的操控,无异于是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这也是国产工业机器人主要集中在50kg以下小负载机器人的原因。“大负载机器人的命门在于RV减速机,它相当于机器人的‘关节’,决定了整台机器人的运动刚度、运行精度、运转寿命等。”李星霖坦言,由于这一核心部件长期被日本企业垄断,导致国产重载机器人成本高、迭代受制于人。

不想受制于人,唯有迎难而上。依托母公司艾迪精密在精密铸造、热处理、机加工的全产业链资源,通过引进高端加工设备、联合行业专家优化工艺,历时数年后,艾创终于突破技术瓶颈。目前,艾创已经获得了多项减速机的自主知识产权,并研发出三大系列共计36款减速机,成品定位精度高、使用寿命长,已然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如果真的想把整机做好的话,肯定是要往上游的零部件去走,RV减速机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虽然在自研的道路上,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但是想把机器人做好的决心最终让我们做成了这件事。”李星霖坦言,核心零部件自研成功后,对整个团队的信心也好,对整个公司未来的发展也好,都是一针强心剂,现在做各种负载的机器人,再也不用担心减速机这个地方会成为拖后腿的地方,所以说,像这种核心零部件的成功对于艾创整个机器人的发展历程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

未来征程:从单点突破到全链自主

过去十年间,除了RV减速机,艾创还拥有了自己的运控控制系统,打破了发那科、ABB、库卡、安川等国际品牌的制约,将国产工业机器人行业应用领域拓展到汽车、航空、金属加工等多个领域。如今,艾创已经搭建起从6kg到360kg负载的产品矩阵,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在新能源领域,120kg机器人以1.5秒/孔的速度完成动力电池精密点胶;在工程机械领域,210kg机械臂配合2D视觉系统,实现4分钟完成挖掘机回转支撑智能装配;在金属加工领域,120kg机器人搭配两台卧车连线,完成小型工件自动加工作业,平均用时仅90s。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掌握整个工业机器人上端产业链,下一步,我们也会逐步地增强其他核心零部件自研,进一步提升整机的性能和各项指标。”李星霖表示,凭借强大的负载能力和广泛的使用范围,艾创生产的大负载机器人在现代工业领域颇受欢迎,成为各行各业的得力助手。

目前,艾创RV减速机制造线、机器人本体制造线、技术研发及实验中心、移动机器人制造线、机器人电气控制系统关键部件生产线等已经达产,具备年产机器人2万余台、RV减速机60万余台的能力。从被“卡脖子”到“握命脉”,艾创机器人的成长轨迹,折射出中国制造向产业链上游攀升的坚定决心。这家以重载技术立身的企业,正以全产业链自主创新重新定义国产机器人的价值坐标,用十年磨一剑的坚持书写着国产替代的传奇。

人工智能到2035年将助推全球经济规模增长15%,全球经济格局将重塑

普华永道今天发布的《循变演进,价值新生》报告显示,人工智能有可能在未来十年内推动全球经济规模增长15%。这将使全球经济的年增长率额外增加一个百分点,对全球经济的促进作用与19世纪工业化对全球经济增长影响的变化相当。报告认为,人工智能带来的全球经济增长红利存在不确定性,其释放程度不仅依赖技术突破,还取

【群山有新绿】全链条自研,烟台这家机器人企业崛起之路超“硬核 ”

编者按:民营经济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正以澎湃动能驱动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在位于黄渤海之畔的烟台,民营企业以创新为楫、实干为帆,在各行各业勇立发展潮头、争当行业先锋。即日起,大众网烟台推出《群山有新绿》专栏:“群山”既喻产业梯度发展的层峦叠嶂,更指代扎根在胶东大地的万千民企;“新绿”既是在传统

剑指200亿!青浦四大“飞天”项目签约,打造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高地

4月28日,2025年“中国航天日”青浦区分会场活动在青浦区东航技术应用研发中心举行,以“青天揽星河 浦江共逐梦”为主题,聚焦商业航天、空间信息与低空经济融合创新,汇聚政企学研各界代表,共绘长三角低空经济发展新图景。活动中,四个标志性项目集中签约。“一电航空生产制造基地项目”聚焦无人机系统、飞行汽车

培育创新策源“核爆点”,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向“强功能”纵深突破

今年一季度,上海科学家在《科学》《自然》《细胞》发表论文合计45篇,占中国大陆总数(154篇)的29.2%,创下历史新高。在科学界公认的这三大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是评价一个地区基础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培育更多具有创新策源意义的“核爆点”,上海正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为主线,着力增强科技

昇辉科技:2024 年营收下滑,转型见成效

【4 月 27 日晚,昇辉科技(300423)发布 2024 年年度报告】公告显示,公司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145525.99 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 27.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亏损 2980.53 万元,亏损幅度较 2023 年同比大幅收窄。昇辉科技称,面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