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毛拔群
25年扎根乡村教育,以校为家、爱生如子,把立德树人付诸实践,充分彰显了一名军人教师的精神风采,他就是平江县浯口中心小学校长皮载阳。
山村数载倾心血
皮载阳17岁时,怀着一腔报效祖国的热情投身到绿色的军营,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他积极学习文化知识,在训练中不怕苦、不怕累,摸爬滚打,经受住血与火的考验。2000年,皮载阳光荣退役,被分配到教育战线工作。从一名士兵转变成一名教师,又从一名普通教师华丽转变成一名优秀校长,他始终没有忘记入党时的初心。皮载阳多次荣获“镇优秀教师”“县优秀教师”“县十佳师德标兵”“优秀校长”“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衣带渐宽终不悔
2017年,平江县浯口中心小学整体搬迁至新校园。因投入力度有限,新校园很多硬件设施需要完善。2020年,皮载阳从交通偏远、环境艰苦的喻公小学调到浯口中心小学,从上任校长手中接过“接力棒”,牢记老校长的嘱托:“浯口中心小学一定要成为浯口教育发展的领头雁。”
为了不辜负老校长的重托,在推动学校的硬件建设与升级时,皮载阳经常县、学区、村三头跑,皮肤都晒黑了,不知磨破了几双鞋,最终用诚意打动了各级领导的心。
近年来,浯口中心小学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完善了多功能室的配置,新建400米环形塑胶跑道,足球场进一步改造,教室楼全部安装空调,教学楼外墙翻新,校园监控系统全覆盖。说到皮校长,家长们都竖起大拇指:“这个皮校长,吃得苦,负责任,有担当,是个好校长!”

为伊消得人憔悴
皮载阳是学校老师口中的“暖心男”,校园里的各个场所总有他忙碌的身影。教师房间里的水管漏水了,他第一时间帮助解决;教师身体不舒服了,他第一时间送去关怀和问候。
留守儿童问题是皮载阳心中最牵挂的问题之一。全校900多名学生中就有600多名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我们要特别关注,也需要我们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关爱他们。”皮载阳经常这样说。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影响另一朵云。皮载阳用父爱式的教育方式倾心浇灌着山乡的蓓蕾,为的就是能让孩子们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关怀,感受到师爱的存在。“我特别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聊天,看着他们纯朴的笑脸,看到他们每一点进步,我感觉这就是一种教育的成功。”皮载阳憨笑着说。
愿化春风常拂佑
“年轻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必须厚爱三分,优待一等。”皮载阳如是说。
近年来,浯口中心小学不断补充年轻教师,既增加了活力,也带来了压力。毕竟,年轻教师刚登讲台,经验不足,方方面面都还“嫩”。
面对有工作激情、有理论知识却缺乏实践经验、倍感迷茫的年轻教师,皮载阳主动与其谈心,制定有针对性的“师徒结对”方案,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皮载阳采用“随班听课”的方式;在方法指导上,从新课标的理解、备课的设计、重难点把握、学困生的辅导,全方位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新苗茁壮待朝阳
“踢足球让我变得更加自律,学习更加自主,成绩提高了很多,还减少了对手机的依赖。”足球队员纪源一边踢球一边兴奋地对笔者说。
学生李翰音,每周四下午都期待着社团活动课上球场。“孩子踢球后,体质变强了,性格也变开朗了。”该孩子的爸爸说,一个小小的足球既锻炼了孩子的体质,也改变了孩子内向的性格。
学校足球队的小将们在全县中小学足球联赛中2次获得了第4名的好成绩。“让学生爱运动,有阳光、有朝气,活泼开朗,是我们的职责所在。”皮载阳自信地说。
2021年,浯口中心小学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发展校园足球的成功经验例证了“体智双修”裨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桃李芬芳绽笑颜
育人先育心。浯口中心小学调动起全体教职员工的力量,全员投入到德育工作中来。
每次周前会,老师们必诵读《弟子规》,学校还出台了一系列考评、激励、协同机制,树立了全员育人的鲜明导向,特别是大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班主任竞聘办法、班主任业绩评价方案,激励班主任积极投入德育工作。
学校开设了音乐、书法、足球、篮球、乒乓球等12个社团,开展了国旗下讲话、大课间、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推进德育与学科知识融合,将知识素养、特长发展、情趣修养和校园“君子”文化等结合起来,深度推进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5年来,浯口中心小学校园里未发生过重大安全事件,学生精神面貌普遍积极向上。“分数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皮载阳说,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学校着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好德育工作,为学生成长筑牢基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追求的境界,在乡村教育这片田园里,皮载阳用真诚书写着独特的诗意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