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唠“科”话丨打个雷就喘不上气?专家支招应对“雷暴哮喘”

新华社重庆4月12日电(记者周闻韬)春季气候变化快,雷雨天气逐渐增多。近日,重庆多地发生雷雨天气,医院接诊雷暴哮喘患者数量明显增加。那么,什么是“雷暴哮喘”?高发人群及症状有哪些?又该如何应对?记者采访了医院相关专家。

4月11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庆中医院陆续接诊300多例因雷暴天气导致的呼吸道疾病急性发作患者。医院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绝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图为4月11日凌晨,雷暴哮喘患者在重庆市中医院排队就诊。新华社发

“我从没想过打个雷能让人喘不上气!”45岁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她患有多年过敏性鼻炎,凌晨雷雨初起时突感喉头水肿、呼吸费力。据统计,雷暴哮喘患者年龄一般集中在30至60岁之间,均有花粉、尘螨等过敏病史,多数出现急性喘息、胸闷及持续性干咳。

什么是“雷暴哮喘”?雷暴天气为何会导致患者数量明显增加?重医附二院急救部主任王晓龙教授介绍,雷暴发生时,地表花粉、霉菌孢子等过敏原被风裹挟至高空,雷电释放的能量使这些颗粒爆裂成不足2.5微米的超细微粒,随降雨重新降落至地面。这些微粒可穿透鼻腔过滤屏障直达肺部,导致过敏人群气道平滑肌痉挛、黏液分泌激增。“原本只会打喷嚏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可能在雷暴中突然发展为重度哮喘。”王晓龙说。

专家提醒,雷暴天气对过敏人群而言是明确的健康风险信号,患者就诊高峰通常出现在雷暴开始后1小时,但危险期会从雷暴前2小时持续至雨后3小时。在此期间,过敏体质者应紧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必须外出时,需佩戴N95口罩,避免在树下停留。

图为4月11日凌晨,雷暴哮喘患者在重医附一院排队就诊。新华社发

重庆市中医院南桥寺院部急诊科主任罗真春表示,出现雷暴天气时,有哮喘、慢性气管炎等基础疾病的人,可使用家中常用的气雾剂来缓解症状;过敏症状较轻的人群,则可口服抗过敏药物;如果症状持续加重,在雷雨中或雷雨后出现咳嗽、胸闷、气喘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专家提醒,在雷暴发生时,应尽量关好门窗,待在室内,减少花粉暴露;雷暴哮喘易感人群要在雷雨天气前后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可预防性使用抗过敏药物,避免意外发生;此外,要积极治疗花粉过敏症,形成对花粉过敏原的“脱敏”,预防过敏性哮喘的发生。

来源: 新华社

中央气象台:五一假期首日全国大部天气晴好 北方多风注意防风防火

本文转自【中央气象台】;五一假期首日全国大部天气晴好 北方多风注意防风防火气象监测显示,过去一天,我国西北地区、华北、黄淮及内蒙古等地出现大范围大风天气,局地阵风达到11级以上,河北南部、山东等地下午至晚上时段更是遭遇雷雨、大风、沙尘同时上演,给公众出行带来一定影响。五一小长假首日,全国雨水范围较小

什么天气会导致飞船返回舱归期变动?气象专家解读

神舟十九号三名航天员的归期原计划为4月29日,但受天气原因影响,推迟至今天。那么,具体是什么样的天气原因导致了归期的变动?今天的返回窗口期天气状况又如何呢?总台央视记者采访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气象专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气象专家详细介绍了东风着陆场的天气情况。4月29日,原计划飞船的返回区域天气实况

如何判断一个糖尿病患者能活多久?内分泌医生:关键看这4点!

在内分泌科诊室,经常能看到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攥着化验单,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有多少年?” 这个问题背后,是对未知的恐惧。但临床观察发现,决定糖尿病患者寿命的,从来不是简单的血糖数值,而是四个容易被忽视的「生命指征」。这些藏在生活细节里的信号,就像海平面下的冰山,默默决定着健康的走向。一、血糖管

重庆重构“全灾种大安全”应急管理体系 六大能力实现整体跃升

“汛期将至,昨晚下了雨,查看一下各水库情况。”4月24日,忠县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随着值守人员的操作,数字大屏立马调出“水库一张图”,分布在各水库点位的视频监测设备传回实时画面显示,各水库水位运行正常。“一旦水位超出设定阈值,就会发出警报,预警信息会及时通知县、镇、村社的应急人员。”忠县应急管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庆)系列活动发布会在京举行

供图2025年4月25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庆)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新闻发布会由八路军研究会冀热察分会及《红色印记故事汇》主办,旨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活动,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