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滨海新区知识产权局获悉,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授奖的决定》,滨海新区9家创新主体9件专利获奖,其中,银奖1项、优秀奖8项,全市占比分别为50%、80%;专利权人包含1家高校、1家科研院所、7家企业,彰显了滨海新区在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领域的强劲实力。
深化体制改革释放创新活力
2024年2月,滨海新区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机构改革工作部署,区委、区政府决定将区知识产权局作为政府工作部门单独设置,滨海新区成为全国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先进地区之一,为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和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滨海新区有效专利总量11.5万件,有效发明专利2.8万件,万人均有效发明专利达138.2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达到61.6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79家,滨海新区知识产权全市龙头示范作用显著增强。
实施高价值专利攻破“卡脖子”技术
滨海新区围绕“8+8+8”产业布局,聚焦产业链头部企业,获批实施98项市级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试点项目、58项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获奖发明专利均为高价值专利,涵盖信创、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现代产业体系主导产业方向,攻克多项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天津科技大学作为全市唯一获得专利银奖的高校,获奖专利突破性创造大颗粒球形盐制备技术,产业化成果有力推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国家战略政策的顺利实施。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全球首创“全域非线性三维造波理论与控制方法”,成功突破西方技术壁垒,为海洋资源开发与国防安全提供核心支撑。飞腾信息解决国产芯片软件跨平台迁移难题,有力助推信创产业自主可控。这些专利构思精巧,创新性强,部分已通过PCT在全球布局专利,及时构筑形成坚实的技术壁垒与保护网络。
推进专利产业化提升产业发展动能
获奖专利转化效益显著,成为驱动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中海油服实现行业动态堵漏评价技术“零”的突破,在国内外推广应用达520井次,创造产值超21亿元。巴莫科技专利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超20%,居世界第五,大幅提升我国锂电国际竞争力。深之蓝外观设计专利产品适配市面99%主流手机,畅销欧美、东南亚等国际市场,收到良好市场反馈。经统计,9件获奖专利带动相关产业新增销售额突破600亿元,出口创汇超50亿美元,真金白银的回报印证了其卓越的市场价值与产业带动力。
强化知识产权要素保障护航高质量发展
滨海新区完善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体系,构建“行政+司法+仲裁+调解”大保护工作格局,支持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预审扩域扩围,服务创新主体专利授权提质增速。获奖专利社会效益突出,在提升公共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丰富文化生活、服务国家战略方面贡献卓著。海光信息获奖专利技术通过国家保密局安全测试,全力服务中国信息安全发展需要。金发新材料生物降解聚酯组合物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广泛应用于果蔬袋、快递袋等领域,有效助力绿色低碳发展。新日机电外观设计专利打破传统框架,创造出符合现代审美趋势的独特电动自行车型,更为有效遏制快消品市场混淆乱象提供解决方案。9件获奖专利的显著成绩,生动诠释了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