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女子的妆容有哪些?从彩绘舞女俑中找答案

新疆博物馆藏彩绘舞女俑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206号墓,时代为唐代,保存完好,发髻乌黑靓丽,淡粉色的胭脂、小巧的朱唇、可爱的点状面靥和萌萌的眼神,少女的羞涩感呼之欲出。而火红的花钿和似霞光般的斜红,好似在宣扬她高贵的地位。她内穿绿色绮裙,上身外罩短袖联珠纹锦短衣,下身着彩条纹长裙,肩披绛黄色长条状印花罗纱,唐代锦衣华女的形象栩栩如生。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206号墓是张雄夫妇合葬墓。张雄(583-633),字太欢,祖籍河南南阳,是一代西域名将、捍卫祖国统一的功臣。张雄夫人麴氏去世后被授予“永安太郡君”的荣誉称号,以表彰张家两代人对国家的贡献。张雄夫妇合葬墓中出土的众多珍贵文物,从不同层面展现了西域地区多元文化并存的历史史实,再现了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以及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盛唐气象。

  唐朝前期,女性的妆饰风格体现自然之态,红妆淡雅,到了中晚期,女子妆容趋于浓艳,显得雍容华贵。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唐代女子的靓丽妆容。

  面靥

  面靥,一般施与面颊酒窝处,也称作妆靥,原是宫廷生活中宫女月事来临时,不能接受“御幸”的一种暗示,后来宫中舞姬见其红圆可爱,不时会仿效一下,拿来作脸妆。面靥传到民间后渐渐变成了一种妆饰。面靥的形状有简单的点状,也有像花钿一样华丽俏美的。这件舞女俑高髻如云,腮红如晚霞,朱唇如桃花,显得格外楚楚动人。

  眉妆

  在《长恨歌》里,白居易对唐代宫廷女性画眉的情况有四处描写,分别是“六宫粉黛无颜色”“宛转峨眉马前死”“芙蓉如面柳如眉”“椒房阿监青娥老”。李商隐也在《无题》中写到:“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这些优美的诗句较为全面地指明了在唐代上层妇女中流行的画眉风尚。此外,唐玄宗曾令画工作《十眉图》,其中记载了当时流行的鸳鸯眉、小山眉、五岳眉、三峰眉等十种眉式,而这“十眉”也只是包含了眉式的一部分而已。这件舞女俑姿态典雅,眉黛如画,倾国倾城!

  花钿

  古代妇女贴花钿之风虽在秦汉时期就有了,但最为盛行还是在唐、五代时期。“花钿”作为一种额饰,又称花子或媚子,是用色纸、鱼鳞片、金箔、丝绸等多种材料剪成花样粘贴或直接用颜料描绘在额前眉心处的一种化妆方式。花钿的花式多样,精致典雅。其中最为精彩的是“翠钿”,它是用翠鸟羽毛制成,华美高贵,文人墨客也留下了“春阴扑翠钿”“眉间翠钿深”等优美诗句。这件舞女俑桃花玉面,眉间花钿如露,体态雍容大气!

  看看下面这幅唐代女子化妆顺序图,经过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等步骤之后,一位精致的唐代美女展现在了眼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