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尝这个火焰无核,纯甜无籽!谁能想到,当初为了让它在咱村扎根,真是没少碰壁。”在金川区双湾镇营盘村的葡萄园里,村党支部副书记高立军捧着刚摘下的葡萄,语气里满是感慨。从2002年种植红提葡萄起步,到如今带领乡亲们靠30多个新品种闯出增收路,这条致富路,是他和村民们一步步啃下“硬骨头”走出来的。
老品种遇瓶颈 引种之路多坎坷
2002年,金川区双湾镇营盘村开始种植红提葡萄,一度让村民尝到了甜头。但随着品种老化,红提的口感、产量大不如前,市场价格一路下滑。“必须换品种!”高立军下定决心引种,可这条路从一开始就布满荆棘。

△金川区营盘村党支部副书记高立军展示新鲜的葡萄
新品种对土壤、气候的要求更苛刻,刚引进时,要么挂果少,要么口感酸涩,“有段时间,看着地里蔫巴巴的葡萄藤,夜里都睡不着觉。”高立军说,为了攻克技术难关,他多次跑到县区农艺研究院请教专家,带着村民改良土壤、调整水肥比例,甚至在葡萄园里搭起“试验棚”,一点点记录不同品种的生长数据。有一次,试种的“蜜光”葡萄染上病害,眼看着就要绝收,他连续一周守在地里,跟着技术员喷药、剪枝,硬是保住了半亩试验田,也摸索出了一套病虫害防治的“土办法”。
销路愁断肠 从“等客来”到“找上门”
品种慢慢站稳了脚,销路又成了新难题。“最早种出来的葡萄,拉到市场上没人认,人家看都不看。”高立军回忆,为了打开销路,他带着样品跑遍周边市县的批发市场,磨破嘴皮请商户试吃,有时一天下来,连午饭都顾不上吃。

△高立军正在为葡萄苗修剪枝叶
更难的是201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部分葡萄裂果,成熟的果实卖不出去,村民们急得直跺脚。“不能让大家的心血白费!”高立军咬牙决定搞“采摘游”,自己拍视频发抖音快手,还请朋友帮忙宣传。起初游客寥寥,他就在园里搭起凉棚、备上茶水,让来的人免费试吃。慢慢的,“营盘葡萄甜”的名声传了出去,每到成熟季,游客们带着家人朋友前来采摘,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待五六十人。如今,除了采摘,他们还开通了线上销售,通过快递把新鲜葡萄发往全国各地,曾经的“愁销路”变成了“销路俏”。
抱团闯难关 葡萄架下结出“致富果”
“以前单家独户种,技术跟不上、销路没保障,现在跟着高书记干,心里踏实!”村民们说,高立军不仅自己种植了17亩葡萄,还带动大家成立合作社,把技术、销路都共享出来。谁家的葡萄长势不好,他带着技术员上门指导;遇到市场波动,他牵头和收购商谈判,保证大家的收益。

△高立军种植的新品种葡萄即将成熟上市
如今,金川区双湾镇营盘村的葡萄品种已有30多个,火焰无核8月成熟、阳光玫瑰9月上市、蓝宝石能卖到10月,采摘期从夏天延续到深秋。“就说这个火焰无核,现在市场价8到10块钱一斤,一亩地能多赚好几千元!”高立军笑着说,曾经让大家犯愁的葡萄,如今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从技术攻关到打开销路,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高立军用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带着村民在葡萄架下种出了希望,也让乡村振兴的道路,在一串串饱满的葡萄点缀下,越走越宽广。
记者:董振虎 王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