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海天之间,书写生态答卷

罗源鉴江湾海域新型养殖渔排。记者 林双伟 摄

闽江碧波荡漾,东海潮涌绵长,福州大陆海岸线绵延963公里,上百座海岛如明珠散落,约1.1万平方公里的蔚蓝海域孕育无限生机。

从闽江口的渔火摇曳到郑和下西洋的帆影远航,福州始终与大海密不可分。步入新时代,蔚蓝海域正为有福之州注入澎湃动能——“海上福州”建设如火如荼。

今年6月8日是第17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8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命题再次引发深思,我们看见福州是如何以创新实践诠释着发展与保护的辩证法则,在城市发展与海洋生态之间建立起新的平衡,书写着人海和谐的新范式。

转变理念 绿色养殖

初夏时节,俯瞰罗源鉴江湾海域,蓝黄交织的新型渔排绵延海上。“上排!”趁着天还不太热,养殖户唐洪手脚麻利地登上小船,准备出海。

“那片就是,这两年我家160多口老旧渔排全部换新了。”小船行驶过碧蓝色的海面,成片的渔排和网箱随着海浪上下浮动,唐洪指向不远处崭新渔排说,“现在塑胶渔排更结实,还不会污染环境”。

对于靠海吃海的老渔民来说,渔排直接关乎生计。传统的渔排多使用木头和泡沫浮球,在生产过程中极易带来海漂垃圾、泡沫污染等。海面之上的污染肉眼可见,而海面之下,也蛰伏着不少危机。

于是,一场静水深流的“蓝色革命”就此展开——鉴江湾海域内,逐渐掀起了用新型环保塑胶网箱、空心浮球升级替代过去杂乱无序的木质渔排、泡沫浮球等传统养殖设施的新潮,直至去年,全镇12.5万口渔排改造已经全部完成。

“前前后后改造了5个多月,花了10多万元,终于把木质渔排全部换成了塑胶渔排。”唐洪明显感受到了新变化,“通过此次海上整治,海水更清澈了,环境更好了”。

养殖设备更新,是福州海上绿色发展的实招。从近海到深远海,塑胶渔排、新型网箱乃至深远海养殖平台星罗棋布,人们开始选择更为亲和的方式向大海要食物,打造可持续的“蓝色牧场”。

如何进一步规范用海?福州以“蓝碳”为切入口,开始新一轮的生态“碳”索。

今年4月,全国首宗“沉积碳—惰性碳”海洋渔业碳汇交易在连江达成。两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中的3名违法行为人,通过购买326.4吨海洋渔业碳汇产品,进行替代性生态修复,用于弥补非法捕捞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进而引导从业者共护大海。

陆海统筹 系统治理

以海为生的同时,也要与海共生。

一年中最湿热的时节,也是“海岸卫士”红树林种植的最佳阶段。上月底,在福清兴化湾水鸟省级自然保护区,我省首个聚焦红树林修复的蓝碳生态公众参与项目——“百林共生”公益共建平台正式启动。当天,来自高校、企业及包括热心市民与亲子家庭在内的130余名志愿者走进港头镇后叶村滩涂,共同种下2000多株红树林幼苗。

穿着长筒雨鞋,手提一袋袋秋茄苗,志愿者们脚踩吸盘一样的泥泞,弯腰种下一株株幼苗。退潮后的滩涂上留下密密麻麻的小洞穴,不时可见招潮蟹进进出出,在此扎根的红树林将为它们撑起一片新的家园。

如今北至罗源湾、闽江河口湿地,南至福清湾、兴化湾,全市963千米的海岸线上,一座座“海上森林”生机勃勃。不仅如此,一系列“保护+修复”行动仍在紧锣密鼓地开展,重塑着福州海岸线。

登上滨海新城滨江滨海路东侧的观景台,数百米宽的“绿色屏障”沿着蔚蓝海岸线一路延伸,下沙、十七孔、三营澳等特色景区如明珠镶嵌在绿带上,勾勒出海天一色、蓝绿交织的美丽画卷。

建设防护林带、清理外来入侵植物、修复撂荒沙地……2021年,福州滨海新城岸段作为福建省唯一的代表,入围“全国美丽海湾案例”,其砂质海岸带生态减灾案例还成为了国际示范。

生态筑基 文旅唱戏

近日,在连江县晓澳镇的滩涂上,孩子们卷起裤脚,手持小桶和铲子,在“赶海一号”亲子滩涂主题乐园寻找花蛤、章鱼,一铲一甩一捡,收获颇丰,还能体验挖“海鲜盲盒”的乐趣,欢声笑语回荡在海天之间。

这个创新开发的体验式滩涂渔业项目,在完整保留滩涂原生态的同时,已成为福州海洋文旅的网红打卡地。“既能让孩子们亲近自然,又能学习海洋知识,这样的生态旅游我们很喜欢。”经常带着孩子来玩的市民陈女士说。

这种“生态筑基、文旅唱戏”的发展模式正在福州海岸线上遍地开花,让海洋保护的红利看得见、摸得着。

走进城区,海洋文化的创新表达同样精彩。山海恒达博物馆用科技手段再现了“蓝眼泪”奇观,周末孩子们凑在实验室前观看蓝眼泪培育过程,欣赏蓝眼泪时听科普;三坊七巷的海洋文化展让游客“穿越”到郑和下西洋的时代;《最忆船政》实景演出用艺术语言讲述着福州人的海洋历史……这些沉浸式体验让海洋文化变得可触可感,也让保护海洋的种子植根在了全社会当中。

有滩涂上的欢声笑语,有海湾边的飞鸟翔集,也有博物馆里的科技体验和校园里的科普课堂。福州正深入发掘优秀海洋生态文化资源,推动海洋知识“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让孩子们认知海洋;推动海洋文化遗产申遗……让亲海、知海、爱海、护海成为全民共识。在这座向海而兴的城市,生态保护与文旅发展相得益彰,共同绘就着人海和谐的时代新画卷。(记者 蓝瑜萍 燕晓)

双台风共舞 福州本周末雨势增强

23日一天之内今年第7号台风“范斯高”和第8号台风“竹节草”相继生成。“范斯高”将以每小时15~20公里的速度向西北转偏西方向移动,将于24日傍晚移入东海南部海面,并向浙江南部到福建北部一带沿海靠近,强度逐渐减弱。“竹节草”将先以每小时5~10公里的速度向东偏南方向缓慢移动,24日傍晚开始转向东北方

台风天,福州一住户空调外机平台堆放杂物!工作人员:将上门劝导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潘泽彦/文 毛朝青/图7月20日,有福州市民通过智慧海都报料称,台江区苍霞街道苍霞新城嘉兴苑5号楼有一住户在空调外机平台上堆放花盆、木板等杂物,存在高空坠物的隐患。一住户在空调外机平台上堆放花盆、木板等杂物在苍霞新城嘉兴苑靠近白马南路一侧,记者看到,该楼栋7楼窗户外侧的空调外机平台

空草坪→网红营地!佛坪精准破局 露营+民宿+花海铺就共富路

佛坪县聚焦文旅发展,以精准举措激活产业动能,走出一条文旅赋能、民生共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在王家湾黄牛嘴露营基地,曾经这里因旅游发展存在短板,空有美景却留不住游客。如今,这里已成功蜕变,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地。群山环抱的生态草坪上,游客围炉而坐,品美食、赏美景,让味蕾与身心共赴一场田园之约。露营基地的

穆言灵和抗日志士陈世明追忆穆蔼仁

穆言灵和抗日志士陈世明追忆穆蔼仁点燃奉献之火 传承和平友谊美国“鼓岭之友”穆言灵曾多次来到福州市三山人文纪念园。她和百岁抗日志士陈世明已经像家人般熟悉。14日,他们又一次共同拜谒福州抗日志士纪念墙,纪念抗日志士穆蔼仁。共同的记忆翻涌,那些血与火的考验,都化作大洋隔不断的情谊。陈世明和穆言灵再次重逢。

菌丝织就致富路!腾冲“灵芝+”三产融合解锁乡村振兴“生态密码”

清晨的高黎贡山雾气氤氲,在腾冲市北海镇三角山的密林中,村民老李轻轻拨开一层腐殖土,露出几朵赤红油亮的灵芝,菌盖上的云纹在晨光中泛着金色。如今,在这片北纬25度的森林秘境里,上千亩的仿野生种植灵芝正悄然生长,不仅改写了“灵芝神话只存古籍”的认知,也铺就了当地一条“不砍树也能致富”的乡村振兴新路。腾冲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