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栏语:
在成都,无需远行,放眼瞭望就可以进行一场原地的旅行。
从李冰父子开凿的都江堰水脉,到杜甫笔下的“窗含西岭千秋雪”;从陆游“二十里中香不断”的梅花驿道,到宋祁笔下“万花如绣翠拂首”的园林盛景——被山水偏爱的成都,用三千年时光将自然写进城市经脉,让生态美学在街巷阡陌间自在呼吸。
城中星罗棋布的园林坊间、近在咫尺的风景,优美婉约的文学作品写出的生活姿态,已经成为了成都人熟悉的场景,创造着独属于成都的城市美学。
基于此,特推出“生”动成都,跟着文学去“打卡”专题栏目。循着千千万万成都人将生活过成生态诗篇的温度,把散落在大街小巷的绿意收集成册,让蜀地山川的呼吸声,随着张张镜头扑捉的照片、次次深情朗诵“有声名片”,漫过巴山,润泽远方。
当晨曦漫过龙泉山脊,在“日气熏花色,韶光遍锦川”的光影里,我们在①《在金色的时光里相遇》。
沿着成都人将生活过成生态诗篇的温度捕捉②《成都暖阳下的慢调时光》。
老茶馆竹椅上的茶香还未散尽,转身便踏入③《公园的慢走闲读》,看银杏叶如何把光阴裁成书签。
极目西望,“坐看浮云横玉垒”的千年咏叹,化作④《远望青城雪山,近观云居白塔》的视觉长卷。
早起的晨跑者正用脚步丈量⑤《龙泉山下的慢跑时光》,让心跳与林间鸟鸣同频共振。
兴隆湖的碧波倒映城市建筑的飞檐,当⑥《水脉是城市的自愈经络》,在⑦《从兴隆湖到望江楼》的行走中渐次显现。
我们终于懂得:那些⑧《摇曳》在街角的绿意,从来不是城市的装饰,而是大地写给天空的情书。
摇曳
杨虎
花叫格桑,色彩缤纷,姿态各异,一年四季,她们都在这片坡地上自如地摇曳。在此之前,没有人能预料得到,这些来自高原的笑脸,也能在低海拔的成都平原上绽放得如此多姿多彩。其实,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因为,格桑这个词,在藏语里的意思就是幸福。
依偎在幸福身旁的,还有无数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花朵——郁金香、虞美人、马鞭草、金鱼草……整整几十万株鲜花随着高地不平的地貌铺展成一片花海。在这广袤的花海中间,还有憨态可掬的大熊猫、铺展到天边的绿油油的莜麦。走在这无边的花海中,春风拂面而来,整个身心似乎都已经掉入了辽阔无边的静谧——然而且慢,忽然间,巨大的轰鸣声在耳边响起,你抬起头,远处的天空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小小的黑点,这黑点移动得好快,眨眼间已经舒展着巨大双翅,在你头顶一而掠过……你心中的豪情顿时风起云涌,内心的疲惫一扫而空。

你万万没有想到,在这片花海中间,你压抑的心情居然会被飞机的轰鸣声所治愈,而比你更加兴奋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每当有飞机从云层里滑翔出来,无边的人群或向这铁鸟挥舞手中的帽子,或伸手摆出各种姿态,当手机一点,巨大的飞机就像蜻蜓一样被两根手指轻轻“夹住”,而当夕阳西下,花海、飞机、起伏的绿浪就和大地上五颜六色的人群一起,组成了一幅令人陶醉的风景。
这风景,摇曳在天空和大地之间,闪动着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这里是空港花田,距离成都最近的乡村网红打卡地。
其实,这片叫“空港花田”的地方,原本可以说是牧马山的 “烦恼”。烦恼的根源,就在于如今让人们为之着迷的飞机轰鸣声——在“空港花田”呈现出来之前,位于双流区牧马山下的这片区域,平均每隔三分钟就有一架从世界各地赶来,它们机头下沉,瞄准不远处的跑道,舒展双翼,呼啸着从云层里俯冲下来。
作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之一,双流机场在给双流区带来了迷人的“航空经济”的同时,这频繁的噪音,确实也给居住在静谧的牧马山下的人们带来了无法回避的烦恼。
怎么办?
在乡村振兴的进行曲中,人们灵光一闪,飞机降落的轰鸣声固然令人困扰,可是那巨大的铁鸟张开双翅在天空中徐徐滑落的姿态不也同样令人神往?就像蔚蓝的大海一样,自古以来,天空就是陆地上的人类向往的另一片无垠之海,人类渴望像鸟儿那样展开双翅,自由翱翔在那白云之间,晴空之上。因此,才有了飞机的诞生。
如果说飞机是工业文明发展到极致象征,那么,把花朵摇曳的大地与翱翔天际的飞机结合在一起,不就是一道迷人的风景?
很多时候,思路决定出路。正如陆游诗歌所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思路一打开,瞬间,牧马山的“烦恼”就呈现出了甜蜜而宽阔的前景。
2017年12月,正寒风呼啸季节,牧马山下,一辆辆工程车往来穿梭,打破了这片古老土地数千年的的静谧。这是双流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改善机场噪声区群众生活环境、提升群众生态福祉的一项民生工程。
项目名称,就叫“空港花田”。人们奔走相告,牧马山下从此再也没有了“烦恼”。
谁也没有料到,“空港花田”甫一亮相,就惊艳了全成都的目光。

2018年夏,正当赤日炎炎的季节,就有一些好奇的市民前来打探还未打造完工的“空港花田”,当他们走进这片昔日荒陋的山地时,立刻就被吸引住了:夕阳西下,一朵朵格桑花迎风摇曳,沿着山坡,绿油油的莜麦草就像一片绿色的大湖,风一吹,湖面随即荡开一圈圈涟漪……
按照规划理念,“空港花田”项目坚持“不挖山、不毁林、不填塘”,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位于丘陵与平原地带交织的原生态自然风貌,同时,还大面积种植可用于麻羊饲养的莜麦牧草形成“大地绿毯”,形成了从地面铺展到山坡、从山坡铺展到天边的绿海,一眼望去,令人心旷神怡;同时,为了有机呈现出川西平原的农耕特色,在格桑花与莜麦中间,还分区轮作了油菜、向日葵等农作物,有意思的,这些农作物已经从传统的“庄稼”摇身变成了可观可赏的大田景观,心灵手巧的人们按照国宝大熊猫的形象,用绿色、金黄色等色彩将油菜花和向日葵等变成了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站在高处俯瞰下去,只见绿油油的田畴中间,小眼睛、大圆脸、圆耳朵的大熊猫活灵活现地在大地上呈现出来,令人忍俊不禁。

尤其令人惊艳的,是飞机从头顶俯冲下来的场景:蜿蜒的绿道两旁,盛开着大片大片的格桑花。远处,是一望无边的各种绿植。绿色掩映中,一潭碧水静静地倒映着蓝天白云。突然间,飞机的气流吹动了潭水,格桑花随风摇曳,五颜六色“空港花田”顿时灵动起来,在飞机的轰鸣声中,波荡出奇幻而激荡人心的风景。
据相关资料介绍,“空港花田”涉及双流区胜利镇、黄甲街道和东升街道3个镇街,打造范围共3.7万亩,种植莜麦牧草1.1万亩、油菜、向日葵等农作物近500亩,她的打造,提升和改造了现有村道社道建设约50公里“郊野型绿道”,提升和美化了2个幸福美丽新村,并构建出了1000余亩多元形态的水系景观和2300余亩独具魅力的川西林盘。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金窗夹绣户,朱箔悬银钩。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这一首《登锦城散花楼》,是一千多年前诗人李白登上成都散花楼,极目远眺,看见江水环绕的双流景色,情不自禁所写。诗中写到的春江,指的乃是环绕着双流的两条江,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府河与南河。因历史上的双流正好位于两河之间,所以因此而得名。

牧马山又叫西山,其走势由北向南,因三国时蜀汉政权在此山中放牧军马而得名。与它对应的一片山丘,就叫做东山。东山从东而来,依次拱起九座小山,属龙泉山脉。就在东山与西山之间,则是一江碧波浩荡。多年以前,这滔滔江水势如破竹一路奔涌,无数船只从成都出来后,趁河宽水急,一日即可走完一百多华里的府河,直抵彭山,再撒向乐山、宜宾、泸州、重庆……随船远航的,是成都平原这膏腴之地所出产的清油、竹器、川芎、盐、茶、木材、药材等各类货物。可以想象,那时候的牧马山下,当朝霞迎晖,川江号子此起彼伏,焕发着勃勃生机,而当暮色四起,夜色中是渔火点点。公元1174年(南宋淳熙元年)初冬,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曾在这一带停泊,为江枫渔火繁星点点千帆竞发的美景深深陶醉,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广都江上作》:
微波不摇江,纤云不行天。我来倚杖立,天水相澄鲜。平远望不尽,日落自生烟。梅花耿独立,雪树明前川。好风吹我衣,春色已粲然。东村闻酒美,买醉上渔船。
历史的烟尘早已远去。如今的牧马山下,翩翩帆影已被蓝天上穿梭的飞机所取代,漫步牧马山,漫步“空港花田”,看着眼前这迷人的新时代乡村景观,不由得令人感慨万千——只有充盈这幸福的人间烟火,才是最美丽的风景。也不由得不令人想到,如果李白和陆游重游此地,眼前的景观是否会让他们吟咏出不一样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