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监控视频总是丢失?现在出事了“查监控”还有用吗?
3月10日,成都某中学生在学校意外死亡,经过多方现场勘测、调阅监控、调查等方式,发布通告称该生高空坠亡属于个人行为。受害者父母对调查声明表示异议,要求查看当时的监控视频,然而,看监控时却发现,“唯独没有事发那一段的监控”。
5月17日,平江县一副所长在一农庄饮酒后驾车离开,后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当地公安机关以涉嫌醉驾对其拘留。后为调查此事前因后果,到该农庄调查取证时,却发现农庄的监控主机不翼而飞,监控视频早已丢失。
5月20日,某业主的车在小区停车场正常停放被剐蹭,找到物业要求找到肇事者,一查监控却发现视频录像缺失,刚好没有拍到该业主的车位,物业不认可赔偿,业主只能自认倒霉……

等等相关的事件在各种媒体平台上应该经常看到,而我们生活中相似的事件也不少,为何监控视频总是丢失呢?现在出事了“查监控”还有用吗?
视频被误删
监控视频与传统的文件不同,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文件,是属于连续的数据流,当需要数据的时候,就通过软件调取不同区间的内容,如果监控系统出现问题,一般只会影响少量的数据,不会波及整条线路的数据。
一个稳定靠谱的监控系统,一般都是一个单独的软件,可以调整摄像头、操作监控文件等。如果需要删除文件,都会有二次确认的窗口,甚至会需要密码口令才能删除。所以,那种因为误触“删除键”就清空了监控视频的,基本就是在胡扯。
更何况,专业的监控系统都会配置数据恢复功能,只要时间没有间隔太久,即使被删除的数据也有很大的几率找回。
视频被覆盖
在更多的监控视频丢失的案例中,也经常听到说“视频被覆盖”。

现在很多监控视频都是采用循环录像的模式,当视频文件的存储量达到监控存储设备的最大容量之后,新的视频就会覆盖早期的内容,新文件产生后,旧文件就几乎不能恢复了。
不过,这种循环录像模式下,也会有“最小存储时长”的规定,如果一个监控系统只能存储几分钟的视频,那几乎没什么价值。对于一些特定的场所,比如学校、商城这些,都有规定保留时长。
尤其是学校,之前就有相关文件显示,校园内监控数据应该至少保留90天,这样也可以保证关键时候回溯监控视频。
黑屏
2020年9月,宁海一女生坠楼身亡,查看监控视频时,就发现坠楼地点监控因故障黑屏了,对于用于安防的监控系统,这种情况是相当危险的。

监控黑屏,一般就是摄像头、传输电缆受到了损坏,这时候通过远程看监控画面就会发现画面是满屏的黑。对于专业设备,这时候设备应该会自动预警,最起码也要前端进行故障提示,否则这样的设备是相当不可靠的。
所以,出事时“查监控”还有用吗?
这就需要选对设备了,科技的发展就是为了让我们在意外时候有多一份的保障。
第一就是选择靠谱的质量过硬的监控摄像头。能更有效地避免功能性损坏,不能随便一点风吹雨淋就坏了,同时如果出现黑屏,设备功能性损伤,能够及时预警,提示到连接的设备上,这样也能规避更大的风险。

第二就是选择云端循环存储的监控摄像头。对于这类摄像头,即便摄像头被破坏、断电了,之前的数据都能从云端找回。监控画面实时上传至云端数据库,控制最小存储时长至少在5天以上,更能保障自己的安全。
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