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地处闪电河畔金莲川草原之上,南临上都河,北依龙岗山,始建于蒙古宪宗六年(1256年),总占地面积达250平方千米;是中国历史政权元王朝的首都遗址、蒙元文化的发祥地,蒙元王朝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及对外交往中心。 元上都遗址主要由宫城、皇城、外城、关厢、寺庙、墓群、水利工程等遗存组成,以宫殿为中心,呈分层、放射状分布,既有土木为主的宫殿、庙宇建筑群,又有游牧民族传统的蒙古包式建筑的总体规划形式,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融合的产物、古代城市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的突出代表,史学家称誉它可与意大利古城庞贝媲美。
早在元宪宗蒙哥在位期间,其弟忽必烈受命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忽必烈热心于学习汉文化,曾先后向海云、子聪、王鹗、元好问等人学习儒学。1256年春,忽必烈命子聪相地,在桓州(今内蒙古正蓝旗北)东北、滦河北岸的龙冈营建宫室房舍,三年后建成,名为开平府。此后,这里聚集了一批重要谋士,成为忽必烈集团的根据地。1260年3月,忽必烈被推为大汗,在开平称帝,建立与中原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中央集权制封建政权。1264年,将开平改名为“上都”。1271年11月,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大都(今北京),但每年夏天都在上都处理政务,因此上都与大都并称为两都,直至北元宣德五年(1430年)废弃不用。
1988年1月13日,元上都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6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元上都遗址导览图

元上都遗址外城航拍

元上都遗址

忽必烈铜像


穆清阁遗址

明德门遗址

大安阁出土龙柱

大安阁效果图

金莲川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