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古八大姓,皆源于母系氏族时期,故姓都带“女”旁。
关于上古八大姓,流行着两种说法,但仅有一姓争议:
1.姬、姜、姒、嬴、姚、妘、妫、姞;2.姬、姜、姒、姚、嬴、妘、妫、妊。
严格意义上讲,“李”是氏不是姓,其源头多样,有认为“李氏源于嬴姓”,有认为“李氏源于姬姓”,有的“李氏”是赐封的,有的“李氏”是汉化的……
后来姓和氏不分了,“李”姓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的大姓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了大成国(东汉末年,李雄)、西凉(十六国时期,李暠)、吴国(大业十一年,李子通称楚王,自称皇帝,国号吴)、唐(李渊)、后唐(五代十国北方政权,李存勖)、南唐(五代十国南方政权,李昪)、大蜀(李顺在成都称王)、西夏(李元昊)、大顺(李自成)等政权。2018年李姓人口突破1亿,成为中国第二大姓。
我始终有个观点,华夏先民的姓氏都与“生存”息息相关,也就是两件事:农耕种植(食)和繁衍生殖(色)。姓氏与生存相关联,一是为了活着,二是为了传承。
关于“李”的字源演化,应该说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现。

传统观点认为“李”是从“木子”,与植物有关。但我认为,“李”的造字本义另有玄机:
下部的“子”源于“巳”,表意的是“新生婴儿”;上部的“木”表意的是“由中心向周围发散”之形。所以,“李”表意的是“子嗣繁衍,开枝散叶”,有“子孙爆炸式发散繁衍”的内涵,这寄托着对宗族传承的一种美好愿望。

李姓的大人物首推李耳,道家创始人,世人尊称为老子;道教将其神话为太上老君。关于老子,名气很大,结果却生卒不详,司马迁甚至列出了三个“老子”。

专家也在揣测推论李耳为何被称老子?而大多意见认为是因为其长寿而称老子。
我突然想起,商代王室是“子”姓,专家普遍认为实为“好”姓。根据这个思路,李耳会不会是“老”姓“李”氏?此“老”姓实为“姥”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