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必须满足以下标准:
强度: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等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抗压强度是结构设计的主要参数,也是评定混凝土质量的指标。根据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混凝土强度等级分为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等。
工作性:
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便于浇注、振捣和密实,并能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易性包括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流动性通常用坍落度来表示,而黏聚性和保水性则通过试验或施工现场的观察来判断。
耐久性:
硬化后的混凝土应具有适应所处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包括抗渗性、抗冻性、抗侵蚀性、抗碳化性以及防止碱-骨料反应等。这些特性确保混凝土能够经久耐用。
吸水率:
混凝土的吸水率必须符合标准,因为吸水率会影响其耐久性和强度。过高的吸水率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可能引起结构受损。
平整度:
混凝土表面应平整光滑,以保证其稳定性和耐久性。在建筑工程中,通常要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低于一定的标准值。
裂缝控制:
设计不允许有裂缝的结构,必须严禁出现裂缝。对于设计允许裂缝的结构,其裂缝宽度必须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施工缝处理:
施工缝(包括沉降缝、膨胀加强带、后浇带、分段施工缝及其他需要设置的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
室内环境污染控制:
混凝土工程施工和材料应符合相关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如氨的浓度限量等。
其他要求:
混凝土结构的主要受力部位应避免出现蜂窝、孔洞、露筋、疏松、夹渣、烂根等缺陷,以及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裂缝、软弱层等现象。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提供最佳性能和安全,满足结构安全、施工便利、耐久性和经济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