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农历的五月二十了,意味着五月来到了下旬,很多人可能认为除了热点也没什么特别的,但在民间,尤其是农村老人的眼里,农历五月下旬是很重要的一段时间,尤其是五月二十,是民俗文化中特别的日子。农村至今都流传着一句老话“五月怕二十”,这话是什么意思?到底怕啥?看看老人怎么说的吧。

明日是农历五月二十,有啥说法?
明天是农历的五月二十,按照干支纪日来说,是庚午月、庚申日,值得注意的是,明天又是“分龙日”。
什么是“分龙日”呢?
分龙日,有“龙各分域”之说,意味着降雨的龙要去管辖各自的区域,据说“分龙节”最早演变于我国远古时代名为“雩舞”的祈雨仪式,在宋朝分龙日已经成为较为成型的节日。
关于分龙节的时间有一定的争议,有说农历五月二十,也有说夏至后的第一个辰日,但古籍《农政全书》中有记载:“五月二十日大分龙,无雨而有雷,谓之‘锁龙门’。”我们可以看出,农历五月二十分龙节是有明确的记载。
在分龙日这一天,各地会举行不同的活动,如祈雨、傩舞、唱戏拜龙王、龙舟赛等。在嘉兴地区,还有消防演习的习俗,称为“水龙会”。

明日五月二十,是今年的分龙日,那老人怕啥呢?我来解释:
1、五月二十怕晒衣

五月二十为“分龙日”,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些,尤其是在这天避免洗衣晒衣。因为五月二十分龙日当天一般都会下起雨,而且降雨的时间比较久,如果洗衣晒衣,很容易被雨水弄脏。
老人会常常叮嘱,五月二十怕晒衣,出门也要带好雨具,如果条件允许,洗完衣服可以使用烘干机把衣服烘干。
2、五月二十怕说太满的话

按旧俗,五月二十在十二建除择吉中是一个“满日”,古人认为在满日说话应该谦逊低调,不把话说的太满。《道德经》中有言:“天道忌满,人道忌全”。在我看来这个讲究非常值得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如果把话说得太满,往往会给自己设定一个很高的标准或者承诺,而一旦无法兑现这些承诺,就会损害自己的信誉,让人觉得不可靠。记住,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因此说话时应避免过于“满”。
3、五月二十怕晴天

老人还怕五月二十是晴天。进入夏至后农作物也进入了关键的出苗期,这时候需要大量的雨水滋养土壤,农作物就会更迅速的生长。
古籍《农政全书》中记载:“五月二十日分龙,宜雨不宜晴“,也就是说在五月二十分龙日当天,宜雨不宜晴。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再来看《岁时广记》中的描述:“分龙日雨,五谷丰登;晴,则岁旱”,意思是说,如果分龙日下雨,预示五谷丰登,这也是农民最期盼的结果,相反,如果这天是晴天,预示接下来少雨干旱,这对农作物的生长是不利的。
其中,关于五月二十分龙日这天的民谚也有很多,如:
”分龙日晴干到底,分龙日雨涝到秋“。
”分龙日晴,五谷不兴“。
”五月二十见日头,田禾到秋无收头“。
”五月二十龙晒衣,黄秧白稻泥里挤“。
......
这类民谚还有很多,都是在告诉我们五月二十宜雨不宜晴。

总结:老话说的”五月怕二十“,到底怕啥?大家了解了吗?你觉得这些说法有道理吗?
明天就是五月二十了,古人对这个日子是非常慎重的,很多民俗文化其实都是古人的生活智慧,在千百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循环中,古人都在顺时而为,只为让生活更加美好,因此,传统文化就算不遵守,但要多一份包容和尊重,这也是尊重先辈的表现